2)第139章 闭嘴!我们在谈言论自由_娱乐圈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过来观摩首演的西方著名音乐家,两人异口同声的给予了《梁祝》极高的赞誉,“非常非常震撼的作品!虽然《梁祝》讲述的是一个华/夏古代的爱情故事,它也确实拥有很多的华/夏文化特质,不过它的的确确是一部正宗的、绝妙的奏鸣曲,它真的棒极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指挥我的乐队演奏它(想在金色大厅听到它)!”

  这样的评价,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这两位音乐家不是普通人,都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知名人士,到了他们这种行业地位,已经完全不会因为面子问题或者朋友之谊,就敷衍的给出一些恭维的评价,从来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能够被他们称作“棒极了”的作品,那只能是真的“棒极了”!

  此言经过几位记者的报道,迅速传遍了西方音乐界,来自全世界各个知名音乐厅的演出邀约,立刻像雪片一般飞向了何树青的办公桌……

  如果说西方人关注的重点,在于作品本身是否是一部高质量的交响乐作品,那么华/夏本土的媒体的关注点则更多了一点——作者。

  现在被公布出来的《梁祝》作者有两个,龙一排名第二,第一作者是周欣然。

  即便没有《梁祝》,周欣然这个名字,在华/夏的古典音乐界知名度也非常高的。但她的声望和地位,都是来源于她出神入化般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几乎所有跟她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她只是一个职业小提琴家,但从来没有参与过音乐创作,甚至连这方面的苗头都没有。

  不过,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创作这种事情,从来就没个准。很多人作曲作了一辈子,写了一麻袋的作品,也不见有一部真正能拿得出手;而有的人偶然的灵感乍现,一出手就是惊世大作。

  当《梁祝》的作者信息被披露出来之后,不少媒体记者,第一时间就联系了深海爱乐乐团,采访到不少周欣然生前的同事故旧。不过让记者们感到“遗憾”的,所有人都表示,周欣然生前,确实从未和任何人提起过,她在进行《梁祝》的创作;但她却不止一次的和朋友说起过,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舞台上演奏儿子的作品。

  毕竟,这些专业音乐人都清楚,作品的著作权可是很严肃的事情,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无中生有对于周欣然的清誉,同样也是一种伤害。所以大家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都非常谨慎。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绝对的字眼,只说没听说过或者没见过。

  不过,所有的记者都下意识的忽略了后面半句——作为老妈,对儿子有所期许再正常不过,并不能证明她儿子一定会有出息。所以,记者们又换了个角度去问大家,是否能够肯定,《梁祝》不是周欣然所作……这一次,所有人也都异口同声的给出了否定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