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8,待价而沽_雏鹰的荣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为了国家公敌,原本在议会当中死保国王的斐扬派,也被国王的所作所为搞得名声扫地。

  拉法耶特等人虽然非常反感国王的所作所为,但是他为了维持局面,还是硬着头皮颠倒黑白,把国王出逃说成是被人“劫持”。并且制宪议会还通过决议,宣布国王“无罪”,要恢复他国王的职权。

  而这种做法,激起了许多人的愤怒,1791年,不少市民来到马尔斯校场(Champ-de-Mars)的“祖国祭坛”上抗议,并且联署签名,要求国王为自己的叛国行为负责,退位下台。

  就在抗议声当中,拉法耶特侯爵率兵前来镇压,最终约有五十人被枪杀,三百多人受伤。

  对群众开枪让巴黎群情激奋,拉法耶特不得不在不久之后辞去职务,然后跑到了外省,就此离开了法兰西的最高舞台。

  一年之后,大革命来到了风云激荡的1792年,拉法耶特预感到革命将会彻底失控,全国各地都有失去秩序的风险,因此他回到巴黎,希望能够阻止雅各宾俱乐部掌权,但是他很快就失败了——一方面他并没有什么搞阴谋政变的才能,另一方面,如今失控的时局,以及旧有权威的全面瓦解,已经注定了革命将会走向全面激进化,拉法耶特一个人也不可能改变什么。

  在一切行动都失败之后,预感到即将大祸临头的拉法耶特在这一年逃出了法国,逃到了他曾痛骂过的“反动专制”的奥地利,他当时的所有名誉也随之化为乌有。

  不过他毕竟保住了命,在他逃离之后没过多久,国王和王后纷纷走向了断头台,而原本积极参与革命的那部分贵族们,也大多数都死于非命,其中就包括了上一代的奥尔良公爵。

  总体来说,拉法耶特因为参与了美国的革命而在法国赢得了崇高的声望,美国的起义成功也让他感到飘飘然,他以为理想可以轻易实现,结果却被现实狠狠地教训了一番。

  他想要以立宪革命来挽救国家,结果以国王为代表的旧制度,容不下他这个“叛逆”;而被激发起来的第三等级,又嫌他不够“革命”,最终落得里外不是人,英明尽丧。

  直到1797年,雅各宾派们纷纷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的秩序重新开始稳定之后,拉法耶特被遣送回到了法国,这时候他不再具有操纵政局的影响力,只是成为了普普通通的议员,国家大事再也跟他没有了关系。

  而这个务虚的角色反而更加适合拉法耶特,接下来的30年里,拉法耶特就以议会为舞台,唱尽了高调,也在历史转折的每一个关头上都留了名。

  1814年,正是他在议会当中带头向拿破仑发难,说了“法兰西已经为您流够了血,绝没有任何对不起您的地方,现在大家已经受够了,请您退位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