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争锋相对_最后的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只需在南中隐忍数载,必可还于旧都。”

  谯周冷哼了一声,道:“刘安西夸夸其谈,却不知南中疫瘴横行,蚊虫肆虐,道路险阻,穷山恶水,如此蛮荒穷极之地,陛下的万金之躯如何保全?迁都南中,数十万军民官吏何以为食,数载之内还于旧都,刘安西想的也太过美了吧?”

  刘胤微微一笑,道:“谯大夫可曾到过南中?”

  谯周目露鄙夷之色,冷声道:“未曾,如此荒凉蛮野的不毛之地,也只有那些蛮夷可以存活。”

  “那谯大夫是如何知道南中穷山恶水,疫瘴横行的?”刘胤问道。

  谯周微微一怔,道:“老夫虽未亲至,但南中之地理早有人绘图成本,有详尽之描述,前人述备矣,难道刘安西会以为南中是一处乐土不成?”

  刘胤淡然地道:“乐土虽然称不上,这南中也绝非是什么荒蛮僻壤不毛之地,武侯征南距今已近四十年,朝廷向南中派了多少的官吏,派了多少的军队,迁去了多少的百姓,谯大夫不能说心中没底吧?如果说武侯征南以前,南中的确是蛮夷之地,倒也不假,但这四十年来,数任庲降都督都是渎职失责的吗?南中五郡扩变为南中七郡,这七个郡守都是吃干饭的吗?四十年,至少也是二、三代人了,当初的移民也该有儿子孙子了吧,这些移民百姓辛苦耕作之下,南中还真能称其为荒蛮不毛之地吗?所谓疫瘴横行,更是无稽之谈,南中的官吏百姓现在生活的好好的,也没有听说每年有多少人死于疫病瘴气,土地被开垦出来,人口大量聚集,瘴气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境地了,南中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如果大量地迁巴蜀百姓而来,实施屯田,衣食无忧矣。”

  当年诸葛亮征南之后,史载实施了“三不政策”:不置吏,不留兵、不运粮,夷人治夷。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所说的不过是外交辞令,蜀汉朝廷很快地在南中恢复设立了庲降都督,由李恢来担任。庲降的意思就是招徕、降伏,很显然与汉中、永安这些地方的都督府命名的不同。东汉时期南中为五郡,诸葛亮征南之后反而增设为七郡,又增设了许多的县治,多设郡县就意味着官吏的增加,军队的增加。蜀汉朝廷对南中的稳定还是极为重视的,如果没有南线的稳定,何谈北伐?

  南中蛮夷有反叛是不假,而且时有发生,但在马忠和几任庲降都督的努力之下,这些叛乱很快就被扑灭了,而且没有形成规模,总得来说,这四十年南中局势稳定,政通人和,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此说来,刘安西是去过南中了?”谯周反问道。

  “未曾。”刘胤坦然地道。

  谯周阴阴一笑道:“那刘安西也不过是臆断之辞了,如何得以服众?”

  刘胤从容地道:“不错,你我在此谈论南中,的确是些臆想,看来得由真正南中之人出来详述了。”刘胤瞧了张绍一眼,后者微微颔首示意,刘胤心领神会,持笏向刘禅奏道:“陛下,建宁太守霍弋带兵勤王到京,此刻便在殿外相候,请陛下宣他进殿,南中详情,一问便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