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五章 茶叶市场_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左右,可出口却低得可怜,百分之一都占不到。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清末的时候,中国都还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区和出口国。

  如今,甚至到未来,中国茶叶一直走不出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别说跟阿三比,甚至比不上非洲小国肯尼亚,这就很离谱。

  “嗯!他们县的茶场很多。可惜,外国人好像不怎么喜欢喝茶呀!”老江无奈道。

  江宁摇头:“谁说外国人不喜欢喝茶的?就拿美国来说,差不多有一半人喝茶。英国人喝茶比我们还多,岛国就不说了,他们的茶艺文化都是我们这边传过去的。”

  虽说美国是个“咖啡王国”,但仍有大约一半的人喝茶。美国几乎不产茶叶,平均每年进口茶叶9万多吨,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成为继咖啡后,消耗量排第二位的饮料。

  不过,美国人喝茶讲究方便和效率,在超市里,几乎看不到散装的茶叶,都是一包包的袋装速泡茶。许多爱喝茶的美国人分得出绿茶、红茶甚至乌龙茶,但都没见过茶叶的完整模样。

  我国茶叶走不出去,在江宁看来,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在发达国家,基本上以红茶消费为主,而中国的红茶品质低,竞争力较差。就像欧美人喜欢口味较浓的咖啡一样,他们不太接受绿茶清澹、干涩的口味,因此更偏爱喝咖啡因含量较高的印度阿萨姆红茶。

  其次,品牌缺失。或者说,我们的茶叶还没有品牌这个概念。在国外,无论什么产品,品牌都很重要。

  比如立顿红茶,人家一个品牌,就干掉了很多国家的茶叶市场。

  多年来,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有品种,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

  即便是往后二三十年,中国茶企业生产规模小,茶叶加工简单,品种单一,缺乏科技含量,叫得响的品牌凤毛麟角。

  最后就是政府不够重视。

  印度等国家都设有茶叶局,负责研究、协调茶叶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政策。

  而茶叶在我国归农业部管,下设一个种植业司,底下还有一个种植业处,里面只有一个干部管茶叶,重视程度远远不及大米等作物。

  要打开局面,就得从这些方面下手。

  培育茶叶品种,这对江宁来说,并不是很难。不就是红茶嘛!他也能搞,品质不会比阿三的差。

  另外就是制茶的工艺,不能一味按照我们国家传统的来搞,人家喝不惯。

  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是一个产品必须做的事情。让消费者适应你,那就等死吧!

  “外国人也那么喜欢喝茶?那我们不是可以搞出口吗?”老江顿时眼睛一亮。

  江宁随即跟他讲解国外的茶叶市场,以及饮茶习惯等。

  “明天先去看一看,要走出口的话,暂时只能指望红茶打开市场。到时候,我们采用国外的一些制茶工艺。”江宁说道。

  “行,那你明天跟我去一趟。”老江心里有底了。

  在这方面,儿子才是专家。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