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九章 自来水惠民工程(求收藏求推荐)_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要考虑铺设管道路线,就要先确定水源。

  一说到水源,就有很多人觉得直接把村里的老井改建水池是最方便的。

  这样离村里近,大家不用出多少力气就可以完成,需要的水管也不多。

  可是老一辈的老头老太太其实是舍不得的。

  这口老井是长箐大队刚刚集合起来的时候就修建的,算是看着长箐从小孩子长到大人的一个见证者。

  后世改建了以后很多老人们其实都还念叨着它。

  张安也是听着自家二爷爷说了很多次,自从改建了水池以后,这股水已经不如原来的时候好吃了。

  现在这口井里的水烧了这么多年都很少有水锅巴,但是自从改建水池以后,家里的水壶没烧多久就有一层厚厚的水锅巴。

  “我觉得老井可以留着,后山的水源并不少,咱们从后山修建水池的话,以后就算咱们村里的娃娃长大了,往村后盖新房,那么水池里的水也能通到家里,相比下来老井选择的位置确实够高,但是咱们要考虑以后的,因为大家盖房子肯定是宁愿用家里的自留山地来盖,不愿意用种大米的良田来盖对吧。”

  “而且后山找好地方的话,到村里是用不了多少管道的。”

  张安跟村里的众人说着自己的建议。

  很快就得到了老一辈的赞同。

  “我觉得张家小子说的有道理,我们不能只考虑现在方便,还得多想想以后,要是以后大家房子盖到后面的坡地上去了,这水池修在这里后面的人家就吃不到水了。”

  “确实,所以为了以后的娃娃们,咱们水池还是修到后山上好一些,位置要高,不然大家都不想到时候水放不到家里吧。”

  说到最后大家都同意了。

  “不就是多花些力气吗,咱们农村人啥都缺,就是不缺力气,要为以后的娃娃们考虑,田坝里的良田是咱们村里的本钱,张家小子说的对,肯定没人愿意用上好的良田来盖房子,这都是大米。”

  经过一番讨论后,老井已经脱离危险,保留了下来。

  张安想的可不止如此,他以后还要呼吁大家把老井保护起来。

  留到后世让后辈的娃娃都知道,家里的先辈都是这样一口甘甜的井水给养育起来的。

  最后由村里的大人们到后山上去寻找水源,两天的时间就确定了水池修建位置。

  在村子后山的山腰上,不算太高,但是也不是很低。

  再往上的地都是小块小块的山地,而且即使以后这股水源干了。

  也能从大山里再修建一个蓄水池,铺上一趟管子把水接进来。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这处地方往村里的方向上,根本占不到几家人的土地。

  而且路过的几家基本都是用来种菜的林地,不用担心糟蹋粮食庄稼。

  一切都定下来以后,村里开始采购材料跟水管。

  剩下的半个月时间里,长箐村干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有些以前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的味道了。

  这也让大家在歇息的时候,开始忆起往昔。

  当然了,那些年的历史,张安这一代人是体会不到了。

  等到水管都铺设完成,把分管接进了各家家里。

  山上的水池也已经竣工了,因为召集了村里的石匠都去修建,用的还是从砖厂买来的方砖,所以修建的速度很快。

  但是因为要处理防水的问题,足足拖了好几天,最后确定防水合格以后,蓄水池开始蓄水。

  两天以后,村里的各家水管都通水了。

  这下大家都高兴了,不用再让家里的老人到水井里去担水,自己不用在地里忙了一整天又累又饿的去挑水,冬天的时候也不怕路上结冰。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