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99章 暂摆事实说信陵_从长平之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减轻相应的压力,也不该由廉颇将军前来劝说。毕竟前线主将不宜轻动,否则,这边能够说来援军尚未可知,那边前线就先崩盘了,那岂不是得不偿失?换个大夫来不香吗?

  更何况,即便我大魏国出兵,那廉颇将军作为诸国公认的名将,而魏国正缺名将之属,岂能不随军而行。而一旦战场上情势不对,我军势必先拿廉颇将军祭旗。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换是我,漫说只是出兵援助,就是用十万大军来换,也换不了自家的上将军啊。

  既然廉颇将军所说为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大魏国要不要出兵助赵了。

  不出兵?

  等着秦军围歼灭赵之主力,进而得上党地区,实力进一步增加,这是我大魏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秦所灭赵,即或邯郸得存,这世间也再无可抗秦国之军矣。

  只需一两年,待秦消化了上党地区,定要再度东出。而秦之东出之路,我大魏国必然首当其冲。只需十余万甲兵锐士,一面沿河内南下,一面自河西而出,两路夹击,直奔大梁,则我大魏国危矣。

  可是,若是出兵?

  可与赵会击秦军,突入战场,既解赵军之困,又重创秦军,此自是最佳。然秦军仍有脱逃之可能,则秦脱逃而战力未损,势必迁怒于魏,则恐罢上党之兵而战于魏,此乃为赵过火中取栗也。智者所不取也。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要不要出兵助赵?

  信陵君心中不断盘算,终究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者——还是要出兵。

  出兵至不利的情况也不过惹怒秦军,赵军受我恩惠,若是秦国发难,当不至于袖手旁观,否则他日再难有他国愿相助之也。

  而不出兵,则于赵、于魏皆有亡国之危也。

  因此出兵是一定要出的,但尚可商榷,也必须确定的问题的关键是:自己什么时候出兵!

  出得早了,秦军跑了,赵军独吞了上党,那是定然不许的;出得晚了,赵军主力被灭,而秦军修整完毕,自己又会撞在枪口上,必然也不行。

  信陵君眼中精光一闪,显然是已经有了全盘的打算。

  “廉老将军,若果真如你所言,恐怕此刻赵军主力已然陷入了秦军的包围之中啊!”信陵君故作叹息状。

  “然也,故老夫星夜赶路,前来拜见信陵君,望信陵君引荐魏王,并助我说服魏王,立即派遣大军赶往长平战场,共击秦军。”廉颇一脸痛心疾首却又期盼不已地说道。

  此话一出,廉颇也终于图穷匕见。而这看似憨厚、耿直的如实诉说的背后,却是赵括与廉颇一齐设计好的层层诱导、步步深入。

  而为了彻底打消信陵君心中的疑惑,廉颇还必须做好最后一件事情,给出来找信陵君而非魏王的理由。

  “久闻君上道义高尚,更能帮助别人解脱危难,对各国之情形也是洞若观火,魏国诸臣之中,若尚有一人知之唇亡齿寒者,必为君上也。”说到了激动处,廉颇随即站起了身来,双手抱拳对着信陵君便是深深一礼,道:“还请君上以两国存亡为念,务必助在下说服魏王,出兵上党,攻伐暴秦。”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