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3章弃陈城移都寿春_从长平之战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83章弃陈城移都寿春撤离陈都的奏疏很快堆满了楚王的案头。

  这些奏疏之中,不仅将撤离陈都的理由一一道明,更是连下一个都城都为楚王选好了。

  理由很多,但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一点:陈都守不住了!

  的确,面对秦军越来越凶猛的攻势,几乎每日都有数以千计的楚军士卒倒下,按照这个速度下去,用不了十来天,即便不被秦军破城,城内的楚军也势必会因为伤亡过大而崩溃。

  就这还多亏了从赵军换来的一批军械,尤其是其中的弓弩箭矢,可是给秦军造成了大量的伤害。

  但也仅仅是伤害而已。

  关键的援军方面,魏、齐两国明显已经置身事外,唯一可以前来救援的赵国也的确来了,可却止步于韩之国。而秦国更是无视赵国对韩之国的进攻,一门心思就是要拿下楚国。

  显然,赵国的围韩救楚的计策并没能成功。

  而赵国的主力还在燕国,要他们放弃已经要到手的燕国南下救楚,显然也是不现实的。

  可以说,如今的楚国已经到了内外交困的情况了。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还是楚国自己作的,连续两道关卡:曾城和新蔡,每道关卡本该都要拖延秦军至少旬日的,可没想到,这两座重要的关卡加起来也没能拖延到秦军两日的时间。

  不过,再懊恼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即便将两道关卡的主官都投入了大狱,也改变不了如今楚国的危局。

  既然已经内外交困,陈都也是被破在即,那么还不如索性放弃掉陈都。

  至少还能保存足够的兵力,再利用楚国南部的山林水网,拖住秦军下一步的进攻。

  正如楚臣在奏章中所说的:楚王在,朝廷就在,朝廷在,社稷就在。

  而真正让楚王心动的,却是若干奏章中对于下一个都城的选择——寿春。

  毗邻着淮河的寿春,有着与鄢郢一般险要的地形,稍加整理之后,便是坚城一座,而且因为临水而御的缘故,即便秦军攻来,也根本无法围困住,这样一来,援军可以源源不断地通过陆路或是水路进入寿春城,也根本不怕消耗战。

  仅仅是这一条,就比如今的陈都要好上不知多少。

  可以说,这寿春简直就是另一个郢都!而淮河却不似之前的鄢水,想要决淮河之水,来攻杀寿春,那也是不可能的。

  从坚固程度上来说,寿春甚至还要比郢都更胜一筹。

  当然了,寿春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距离中原地区更加遥远了。选择了寿春,几乎也就选择了暂时脱离中原争霸的舞台。

  这对于一直想要重新回到历史舞台的楚国而言,几乎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楚国在失去了鄢郢之地后,并没有直接将国都向东迁移至寿春,而是将国都迁移到东北方向的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