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0章 开发东北会亏本?_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期又太长,一般的民间资本还真的不太敢投。

  “说的倒也没错,这开发东北啊,确实是一门大生意,将来可真是财源滚滚啊,老丈人,你的罗氏财团有没有兴趣投一点银子啊?”

  罗芳伯本来在南洋就是做矿产生意发的家的,而且嘉应州罗家宗族人口繁多,依托着罗芳伯这个兰国公,形成了以海运运输、兰芳稻米贩运为主要业务的大财团。

  罗芳伯闻言愣了一下。

  虽然说他这个大财团也是很能赚钱了,一年百来万明元的利润在广东的商团里面也是排的上号的。

  但是和大明皇家财团比起来那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凭借着在兰芳的人脉和势力和他这个兰国公,倒是能安排好下面一众嘉应州罗氏的子弟。

  但要说去东北投资

  那还真的没想过。

  不过既然是皇上提出来的,罗芳伯也笑了笑说道:“皇上,臣手头的钱也不宽裕,就投个.十万快吧。”

  “投资多少都没关系。”

  朱皇帝笑道。

  “这东北开发的事,内阁方面只需要管地方上设立府县的事情就好了,而且前期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官员,容易坏事。”

  听到这话,罗芳伯不由得眉头一皱。

  你说你好大一个皇帝,怎么能说官员容易坏事这话呢

  “这东北的移民、开发的事,朕打算成立一个东北开发总公司,移民东北的费用就由这个公司来出,朝廷则授予其在东北修铁路、港口、矿产和林业资源开发的专营权作为交换吧。”

  在东北修铁路开港口开矿伐木?

  这能赚到钱?

  罗芳伯心里盘算开了,如果大明朝廷不怎么需要出钱的话,那这事确实是有得商量。

  “皇上,这个东北开发总公司的本金预备投多少?”

  “朕个人投一千万,朝廷投个五百万,再公开招募股本一千五百万,凑个三千万的本金,大明朝廷有专营权折算股本,可以占大股,就占个四成,朕个人也占个四成,其余两成放给民间的资本,让广东和两江的商人也来参一脚。”

  三千万的本金,足以撬动一个亿的投资了。

  七千万投资铁路、港口、矿山、林场。

  出三千万来移民,可以安置一百万户,以平均一户五人计算,这就是五百万人了。

  再加上原来的军户屯民,以及部分自行出关谋生的民众。

  在五年之内。

  东北就能有个七八百万的总人口了。

  这个人口数要比整个沙俄的西部利亚区域的总人口数多出好几倍!

  到时候,沙俄要考虑的就不是觊觎海参崴,而是有了这七八百万人口作为支撑的大明帝国,将会以东北为跳板逐步蚕食掉沙俄的远东领土了

  当然了。

  这东北人口增加。

  不仅仅是在政治和军事上有重大意义。

  在经济上也是如此。

  有了足够的人,东北才能得到良好的开发。

  而有了铁路、港口这些良好的基础设施。

  百姓自行移居东北的意愿也会加强,移民的成本也会大大的降低。

  这样一来。

  不怎么需要朝廷投资,东北的经济发展就能自己循环加速起来了。

  “撬动民间资金.”罗芳伯闻言,心里也在权衡利弊。

  “那东北的土地归谁所有,总不能给这东北开发总公司吧?”

  “土地归国有,可以长租给农户。”朱道桦说道。

  “租金怎么算?”罗芳伯看重的还是土地的直接收益。

  在他看来。

  种地交租,天经地义。

  “老丈人啊,伱怎么老是惦记那几斗租子啊!”朱道桦连连摇头,“这东北苦寒,要吸引内地百姓移民,得有优惠政策。”

  “什么优惠?”

  “五十年免租!”

  朱道桦伸出五根手指。

  其实他想的是永久免租的,但是这东北的土地未来肯定是要“资本主义化”,放到市场上流通的。

  这毕竟是大明朝廷最大的一笔重资本。

  五十年免租,基本相当于一代人种地不用交租金了。

  “五十年!”罗芳伯瞪着眼睛。

  “那朝廷不是亏本了吗!”

  “亏本?怎么会亏本呢!”朱道桦被罗芳伯的思维弄得哭笑不得。

  罗芳伯还是在南洋闯荡过的士大夫呢。

  要是湖南那帮人来,就以湖南人那一股蛮劲,估计当场就要和朱皇帝顶起来了

  这种地收租的经济模式,太过于根深蒂固了。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