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1章 教育和宣传_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轨。

  也就是说。

  要当这大明朝的官儿。

  光会四书五经写八股是没有用的。

  最好要去这种新式大学学习一番,才有把握。

  但同样的,从各地秀才和中学毕业生里面招生的大明陆海军大学。

  海军学院和陆军学院在民间的招募名额都没招满。

  应试者寥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做官,岂能去当个武夫?

  这种思想依旧是大明朝士大夫里面的主流。

  没办法,陆海军军官学院只能从军中招募立下功劳,粗通文墨的年轻士兵入学。

  而像是普鲁士这样的国家,在过段时间都能搞义务兵役制了。

  其实大明朝实现了大部分地区的“秀才为官,官府下乡”的取代了地方宗族的管理之后。

  理论上,也达到了能够实行义务兵役制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但是这义务兵役制需要的是百姓能配合,最好能主动参军。

  如果不主动。

  拿绳子去困也是可以的——所以这就需要官府下乡嘛。

  不像是有些二十世纪的政权。

  连抓壮丁这事儿都办不好。

  真他娘的废。

  而且捆绑来的士兵作战积极性肯定是不高的。

  上了战场肯定是会有大量逃兵的。

  而这就需要宣传、教育,最好能达到让百姓主动接受义务兵役制的程度。

  欧洲后来不就是如此么。

  政府利用宣传等手段对命中洗脑,将军人的社会地位拔高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让每一个男孩都梦想着从军报国,征战沙场。

  这样就能以相当低的成本招募到数量庞大且士气高昂的军队。

  这种“低成本”的军队。

  是后世任何一个大陆军强国产生的基础!

  而朱皇帝的大明陆军。

  虽然士气也相当高昂。

  但是这种高昂的士气的成本太大了——几十亩军禄田啊!

  所以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制度。

  而大明朝的陆地边境线是如此的漫长。

  如果要用高薪养一支常备雇佣军。

  那这成本可能让大明朝廷也受不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要搞义务兵役制。

  要把大明天子的臣民。

  变成可以主动扛着枪为了大明朝而战的军国之民!

  而这样的改变。

  自然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

  也不是朱皇帝下个旨就能办到的。

  这需要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的配套。

  军国主义分子要从娃娃抓起。

  但现在大明朝的教育体系其实是掌握在儒生士大夫的手里的。

  指望这些被不断一千多年来不断被阉割掉儒之精神的伪儒、犬儒去教育出一批批军国主义分子?

  那还不如指望五十年内能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

  当然了。

  朱皇帝现在也无法一下子就把教育权全部从儒生士大夫手里夺过来——这大明朝只要是读书人基本上都是读的儒家的经典。

  所以这事不能急。

  要一步步来。

  第一步,当然是要形成人人言战的社会氛围。

  就从大规模宣传明俄之战开始。

  “所以,我大明朝的军人,也不可被侮辱,被歧视,我大明朝的军人也应当有英雄!”

  “在明俄之战结束之前,大明朝廷将进行新闻舆论管制,另外教育部改为教育宣传部!要对大明境内所有的报纸报刊进行审查,禁止任何不利于战事、抹黑大明朝廷和打明军人的文章出现!舆论宣传方面,让报纸大力宣传出几个战斗英雄出来。”

  “新闻出版界要全面接受管理,报纸舆论要全面服务战争!”

  “明俄之战,乃是为了华夏生存的正义之战,为此战牺牲的打明军人全部要供奉在大明英烈祠,享万家香火!”

  “另外还有各地的戏曲、文学作品等,也要大力歌颂军人的贡献!”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