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8章 明威将军陆成安,被坑晕的倒霉蛋._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杭州府的知府大人张海京为陆成安表功以后。

  陆成安感觉自己的人际关系呈现出了一幅‘百宾相贺’的飞升状态,这和几个月前刚刚来到杭州是截然相反的趋势。

  在人缘上,莫名其妙变好了,似乎当地的每个人都认识他一样,而这些人也不管陆成安认识不认识他们,大多会迎上来庆贺一番。

  这对陆成安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用数据流的说法,那就是陆成安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得到提高。

  就比如说现在,陆成安就要离开白鹿县升调到杭州府。

  这个升迁的速度已经是非常人能想象的地步了。

  虽然说和平年代,战功是最容易飞黄腾达的,那也不至于快到这种地步。

  陆成安都怀疑正英帝是不是被人下降头了。

  就拿路线差不多的戚继光来说,同样是抗倭,戚继光初次登临历史舞台,用了十一年的时间,才从登州卫指挥佥事成为浙江都司佥事兼任参将一职。

  可以有权力一人监管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而唐代的刘禹锡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并且进士及第的第一年就通过了唐朝最难的博学鸿词科,初次登庸,刘禹锡却仅仅是九品的太子校书。

  看书吧http://m.kan

  一直到二十八岁,刘禹锡成为淮南节度使的掌书记,可这个掌书记类似于节度使的私人秘书,没有品级。

  到了三十岁,刘禹锡终于当上京官,成为唐代正八品的监察御史。

  后面的老刘就和大部分的唐代杰出文人一样,处于一个要么被贬要么被流放的状态。

  而刘禹锡所考的博学鸿词科,是唐朝选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那个时代,你光考上了进士,还不能直接做官。

  因为唐朝的科举属于起步阶段,并不够完善。

  当时的权贵子弟占据了朝堂中的很大一部分位置,因此留给新科进士的官位非常少,所以说唐朝的统治者又搞了个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只有通过这门考试,你才能真正做官。

  同时期的韩愈科举五年考了四次才进士及第,考完了这个,他想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出力,还得继续考博学鸿词科,结果考了三年都失败了。

  可见正常渠道下,没有门路的人想要升官有多难了!

  陆成安对自己的期望值并不高,或者说他就没做好快速升迁的准备,不曾考虑过在正英一朝便能走上手握重权的道路。

  毕竟正英帝也没认下他这个女婿。

  甚至都看不上他这个女婿。

  所以陆成安最早的计划是常规的熬资历。

  走养望的流程。

  而揍几百个倭寇,在陆成安的标准里面根本不算什么。

  大晟王朝输是输在地方官军太久没打仗,其中很多都是挂了虚名拿朝廷军饷的阴兵,构不成实际的作战能力。

  碰上倭寇这种要钱不要命,机动性还强的,直接给打懵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