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4章 福州考察_一个厨子的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一,我、王总、严丽我们仨来到福州。

  老板人很好,热情的接待了我们。

  火锅店名字很小资,“淑媛火锅”,听着像大家闺秀下了秀楼,秀手做了火锅,引一群文人墨客富家公子前来品尝一样。装修得很民国,古朴中透着隐约的时尚。服务员的服装以旗袍纱裙为主,给进店的客人一个来到二、三十年代的感觉。桌椅板凳也是那个时期的样子,卡座围栏用了老上海时的铁艺,仿佛诉说了一个时代的时尚摩登。

  我要考察的是厨房,接待我的是厨师长王师傅。

  厨房一共十六个人。切肉师傅四人,洗菜工四人,洗碗工两人,调汤师傅一人,炒料师傅一人,两个凉菜师傅和一个小吃师傅,外加一个小弟。

  手切鲜肉选用的是当地黄牛肉,肉质鲜红,细嫩。牛肉本身可以补充身体营养,还有抗癌作用,是养胃益气的补品,也是强身健体的补品。小黄牛肉不但嫩,而且补脾健胃、补气养血、强筋健骨、利水消肿。

  牛肉的好处显而易见,营养价值高,但是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制熟,带血的牛肉里面含有寄生虫,影响人体健康。

  他们选的黄牛肉都是当年生的小黄牛,鲜嫩度好,切成厚度两毫米的大片,在滚烫的火锅里一打滚就熟了,吃起来异常鲜嫩肥美,口感极佳。这样的小黄牛肉在北方是没有的,北方的牛肉比较硬,当年小牛的肉质也达不到这种嫩度。这根牛的品种和饲养方式,以及当地的气候、水源有关。

  切肉师傅把切好的牛肉半斤一盘码好,打上保鲜膜,放进明档前的展示柜里,客人可以直接看到。除了牛肉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青菜,蘑菇,都一盘盘码好放在展示柜。海鲜品种不多,只有四样,虾滑、蟹子、蛎蝗、扇贝。

  在展示柜旁边是火锅蘸料平台,有海鲜汁、沙茶酱、蘑菇酱、牛肉酱、蒜蓉酱、八珍酱、芝麻酱、花生酱、海鲜酱,韭菜花、南乳、耗油等等,小料有葱花、香菜末、小米辣米、野山椒、青蒜蓉等等。种类很丰富,客人自选,每位收取调料费五元。

  厨房是全透明明档厨房,分成五个部分,凉菜和面点在前面,洗碗间、操作间和肉类切配间在后面。面点和凉菜师傅的服装很特别,民国时期饭店的穿搭,和前台服务员的服装形成和谐统一,另有一番风韵。

  操作间是炒料和熬制火锅底汤的地方,底汤是用牛大骨和牛尾熬制的上汤,汤汁清冽,可见熬汤师傅功夫到位,熬不好的就熬成了奶白色,成了奶汤。

  切配间主要负责黄牛肉的现场切制,虾滑制作,青菜摘洗装盘。整个制作过程客人可以透过明档大玻璃直接看到,给人干净卫生、放心安全的感觉。

  和厨师长交流一番。

  我问王师傅:“咱们熬老汤的牛尾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