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章 暮归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咐道,“唯独酒水,人限两盏,多取将被依律申责且罚俸。此乃丞相之令,恐有贪杯者,多饮误事耳。”

  郑璞自是颔首谢过,“多谢胡主薄点明。”

  士者,克己,食不言。

  少时,食罢。

  两人取青盐水净口后,往相府外步出。

  此刻暮色未低垂,离禁宵之时尚早,是故两人缓缓而行,权当是消食。

  黄昏时分,暑气微散,且时而有凉风徐来,不由令人心情大好,激起谈兴雀跃。

  胡济亦然,并肩而行未几步,便寻了话题闲谈,“子瑾,你现今所宿乃何处?”

  “城西与城南弯角处。”

  郑璞颔首作答,顿了顿,又加了句,“不过,近数日,厚颜借住于大司农府上。”

  微微扬眉,胡济似有疑惑。

  随即,便摇了摇头,哑然失笑。

  想必是想通此中缘由:郑璞逐客,被好事者来寻扰。

  只是,亦无法将此话题给顺延去了。

  略作沉默,他索性又谈及公务,“子瑾计量神速,让我分属之事可节期署毕,若不意外,子瑾或许不日将与我出城些时日。秋收新粮时,历年皆是我巡京师周边的。”

  语罢,恐郑璞不解,又紧着加了句,“丞相仁德,在纳秋粮时,皆会遣府中僚属巡视黎庶田亩收成。若是岁有歉收,便会少征些,让黎庶们以徭役增期代之。”

  果然

  不愧是诸葛丞相啊!

  郑璞心中赞了句,便颔首而答,“若能随胡主薄巡视,乃正中下怀也!实不相瞒,我长在什邡山野,不曾游学见巴蜀风物,常以为憾。”

  “哈,如此甚好!”

  闻言,胡济不由捋胡而笑。

  且谈,且行。

  不多时,便到了相府门前。

  不想,胡济却于门内驻足,拱手作别,“子瑾,明日再会。”

  先依礼拱手,郑璞有些诧然,出声问道,“胡主薄今夜宿在相府?”

  “嗯。粮计一事,本我职责,却是子瑾所劳更多,心有愧矣,只好挑灯以勤补拙。”

  喔

  此人虽性情刚直太过,不谙世故,却能做到苛求己身,且真挚笃粹,倒不失为佳朋之选。

  心有所动,郑璞略作思绪,才昂头问道,“以胡主薄职权,可调一木匠遣用否?”

  话落,又补充了句,“无需技艺高超,能熟练以铆楔作小巧之物即可。”

  “自然是可以的。”

  先是微微颔首,胡济才诧异发问,“嗯,不知子瑾欲作何物?”

  “主薄若是想知,明日为我召一木匠即可。”

  故意不言透,郑璞挑着眉,兀自捉掐而笑,拱手作辞,“胡主薄,日色将暮,我且先归去,明日再会。”

  说罢,不做停留,转身步去。

  徒留那胡济,驻足捏胡蹙眉,目视他背影作思虑。

  不过,片刻之后,便微微一笑,释然转身而去。

  自然亦不会忘,于沿途上寻了一甲士,让他趁着暮色未低垂,疾行去匠作署调一木匠明日来候。

  而缓缓于归途的郑璞,则是不停得揉着,执笔一白昼而酸楚无比的手腕。

  嘴角之上,还泛起一缕苦涩。

  唉,今夜还得执笔,默出《珠算口诀》。

  是也!

  他想做的,便是算盘【注1】。

  ——

  【注1:算盘发明时间,有东汉至南北朝、唐宋、元明三种说法。笔者以“筹算从周代应用到元代,唐代曾经规定文武官员都必须备有算袋”为佐证,设定三国时期没有算盘。嗯,bytheway,古人将算筹装袋或笔筒随身携带,称为算袋或算子筒。】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