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章 庄超英坐立不安了一会儿_小巷人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他们一起回家。

  “砰砰”几声巨响之后,一大袋香喷喷的米花出蹚,庄筱婷和吴姗姗撑开干净的纱布袋,装满米花,林栋哲付了钱,大家分了几口爆米花,一起往家走。

  吴姗姗看到自行车车筐里的《萌芽》,“最新的一期?哪里来的?我到处借都没借到。”

  庄筱婷替哥哥回答,“学校图书室的。”

  林栋哲愤然,“珊珊姐,不是我不帮你借啊,初中生只能在图书室看,不能借,高中生有图书证,可以借回家看。”

  庄图南对吴姗姗道,“这一期也很好看,有几篇特别好的文章,我快看完了,看完了就借你。”

  吴姗姗道谢,“太好了。”

  林栋哲边吃米花边发出灵魂质问,“这些杂志有什么好看的?你每次都向图南哥借,我在学校图书室里看得直打瞌睡,那篇啥啥,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只狗在村里自言自语,你说你看哭了,我看完也快哭了,太难看了,这些杂志哪有租书摊上的小画书好看。”

  吴姗姗笑得腼腆,“我以前不想考高中的,自从看了庄图南从学校借的杂志,我突然觉得一中是不一样,看的书是外面借不到的,讨论的东西是我不知道的。”

  庄图南附和,“战争与和平,动乱和反思,舒婷和普希金……,书里有更广阔的世界。”

  第十三章至高至明日月

  江南小巷

  1982年寒假,小巷出了件大事。

  巷头开了家小卖部,装了部电话。

  李一鸣把自己家小院的院墙拆了,加盖了一间几平方米的小房间,并申请了一张个体工商经营执照开了家小卖部,卖酱油醋盐、糖果零食等小百货。

  小卖部不稀奇,稀奇的是,李一鸣还花了三千六百元的安装费、七百元的电话机费请邮电局拉线,在小卖部里装了一部电话,小巷里有电话了。

  宋莹向黄玲感慨,“四千三百元啊,看来摆摊赚大钱。”

  黄玲也说,“李婶原本绝口不提李一鸣摆摊,昨天在车间说了,个体户未必比不上铁饭碗,扬眉吐气得很。”

  数学老师庄超英算了一笔账,“接听电话一毛钱,打出去市内电话每分钟六分钱,长途更贵,现在大家都有打电话的需求,他家位置又好,街口人流量大,估计一年半载的,安装费和电话机费就赚回来了。”

  林武峰道,“接电话打电话,人都到店里了,顺便再买袋盐买瓶醋,这部电话还能促销店里的商品,一鸣有脑子。”

  巷头巷尾,一喜一悲,隔壁关系户王家的知青女儿王芳带着外孙女周青住回了娘家。

  关系户对此事讳莫如深,但小巷里鸡犬相闻,大家曲里拐弯地还是知道了,他家上海女婿周志远没等政策下来,就带着妻子王芳、女儿周青从新疆“逃”回了上海,周志远本想在上海一边打零工一边等落户,但他的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