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章 庄超英和黄玲同时大梦初醒般反应过来了_小巷人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媳间左右为难,自愿咽下了所有的委屈,随着两个孩子的降生,委屈越来越多,她开始和丈夫抱怨争吵,但不管心里多怨恨、多嫌憎,她始终压抑住了自己,从没在公婆面前流露过自己的真实情绪,也从没在公婆面前和庄超英争吵过。

  现在当着公婆和弟弟弟媳的面,黄玲更不会跳起来和丈夫吵,家丑不外扬,她不会让庄赶美和弟媳妇看笑话。

  急中生智,黄玲突然回想了林武峰堵出水管淹两家院子时说的话,“要淹一起淹,你既然在墙上挖洞,就一起承担后果。”

  黄玲考虑了一会儿,缓缓道,“大冷天的,两家离得又远,筱婷来回上学路上太辛苦了,也不安全。”

  黄玲迅速下了决定,“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样跑不是个事儿。这样吧,我们把妈接来,妈睡筱婷的小隔间,筱婷和我们睡大床,咱们一起照顾妈。”

  庄超英借了辆三轮车,把奶奶裹得严严实实的,接回了家,再按黄玲的安排,让奶奶住进了庄筱婷的小隔间。

  奶奶住进来还没两天,庄超英就意识到了任务的艰巨,做饭洗衣、帮奶奶洗漱如厕、倒痰盂这些家务也就罢了,除此之外,一家人吃不好、睡不好了。

  后记:

  1977年12月恢复高考时,各省匆忙出考卷,没有标准答案;考点很少,考生们坐长途车、坐船来考试;很多老师们对高考和报志愿都懵懂,某校高中老师不懂报志愿,全体考生都报了“北京大学”等等都是真实事件。

  以后章节中的庄图南初中到大学的求学经历也符实,浮光掠影描写了一些当时的校园氛围(课程设置的改变、男女生交往的变化等)和思想文化环境(《十月》、《收获》等文学杂志的创刊和流行,文学的活跃带来“人”的个体价值的确认、大学校园讲座、卧谈会主题、校园文学社团的涌现等等。)

  我把这部分的内容压缩到很小的比例了,尽量不影响故事的进程。

  第七章D大调波兰舞曲

  江南小巷

  成为中学生后,庄图南的粮食定量加了五斤,他有二十八斤的定量了,可家里又暂时多了一人——奶奶人来了,她的粮食定量没带来。

  庄图南再次感受到了极度的饥饿。

  进一中的第一个月,黄玲用庄图南的二十八斤粮票购买了二十八斤一中食堂饭票,本以为庄图南只在学校吃午饭,二十八斤饭票足够了。可庄图南两个星期就用完了这二十八斤饭票,也就是说,他一顿午饭就要吃两斤饭票的米饭,就这还不够,他还饿。

  庄图南的粮食定量远远不够他在一中食堂的花费,家里还多了奶奶这份粮食支出。

  农贸市场有了少数几家私人摊贩,可以从私人手里买到米或面,但私人粮价比粮店贵太多了,买私人粮食不是长久之计,黄玲一筹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