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1章,正负电子对撞机_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正负电子对撞机

  在一九六一年元旦即将到来的时间点,陈国华这边也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原子所二部的赵忠尧教授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电子直线加速器已经完成所有的检测,该设备合格,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

  这个好消息,毫无疑问,又将蘑菇蛋项目推进了不少。

  众所周知,蘑菇蛋项目的研发工作,是当前所有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而想要完成这个项目,需要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才行。

  类似离子源、电子直线加速器等这样的辅助设备,研发出来之后,只是对于加速质子、氘核等研究罢了。

  而这部分研究,也仅仅只是蘑菇蛋项目当中,微不起眼的一步。

  即便如此,对于内地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陈国华很是替赵忠尧教授他们高兴,不过他并没有去原子所二部查看那台加速器。

  毕竟赵忠尧他们已经研制出来了,后续就简单多了。

  不过,就在赵忠尧准备起身离开办公室的时候,陈国华突然说了一句,道:

  “赵教授,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这种加速器可以应用在其他领域?比如医学层面”

  后者的话,让赵忠尧愣神了片刻功夫,旋即叹口气说道:

  “我们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时间精力啊?还是先把蘑菇蛋给造出来再说吧”

  作为经历过战争混乱年代的赵忠尧,他太知道蘑菇蛋的威力了。

  当年在清华任物理系教授的他,在抗战之后,不得不被迫辗转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后来,内地经历了八年的艰苦奋战(实际上是十四年),因为广岛和长崎,直接取得了胜利。

  第二年,也就是一九四六年,赵忠尧前往基尼群岛参观北美的蘑菇蛋试验。

  之后又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学校进行和物理学和宇宙线方面的研究。

  也正是因为见识过蘑菇蛋的威力,所以赵忠尧更多的是为脚下这片土地的担忧。

  未来,一旦真的发生战火,势必不会那么简单。

  但凡再来一次抗战,特别是当年在金陵那边的悲惨往事,只怕谁也承受不住。

  三十万啊!

  甚至还远远不止!

  赵忠尧当年可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所以他也很赞同钱学森的‘手中有剑’论的观点。

  支援医学研究?

  呵呵,当年的鲁迅都弃医从文了,现在可不是搞医学研究的时候。

  再说了,那么多人支援医学,也不差他赵忠尧一个。

  毕竟,要是他把精力放在加速器的医学应用层面,肯定是没有多少时间放在蘑菇蛋的研究上面。

  这不是本末倒置嘛!

  清光学二十八年,也就是一九零二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了,准确来说,马上就是五十九岁了。

  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赵忠尧,精力本来就不如年轻人。

  听到对方的话,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