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章节免费,主要介绍一下这中世纪西方谣传_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的目光开始转移到自己的南方。

  然而史学家在对这封信的典故、行文方式等进行分析后多数同意,此文多半出自一个在地中海东部十字军国家生活的天主教僧侣,因此既能用拉丁文写作,又能引经据典,讲述西欧人闻所未闻的传说。

  即便是更晚些时候来到东方的马可波罗,也在提到约翰长老传说完全是自相矛盾,

  而中古早期就和欧洲人有所接触的东非基督教古国埃塞俄比亚,很快就因此被张冠李戴,当成了真正的“约翰长老国”。

  埃塞俄比亚=约翰长老国!

  12世纪末,十字军在近东遭受到了重大挫折,与此同时,内亚游牧的蒙古人正在迅速崛起,蒙古人中本身就有一定比例的景教徒(基督教的一支),在他们的征战和扩张过程中。

  15世纪,埃塞俄比亚的特使偶尔还能造访欧洲,每一次都受到隆重的接待,这让埃塞俄比亚人深感困惑,但能够受到如此礼遇,还是让他们颇感荣幸。

  例如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期间,一个欧洲间谍向教宗呈送了一份名曰《印度大卫王》的密函,里面描述了一个名叫大卫的基督教君主的在中东地区扩张过程。

  在这之后不久,“约翰长老”就和“蒙古大汗”被分开叙述,那些将两者混同的奇幻故事,再也不见了踪迹。

  这些消息让西欧人进一步想入非非,为了不因这位“基督的约翰王”攻击东正教国家,在教会心目中的约翰长老和“大卫王”形象,他们一厢情愿的解释说蒙古人进攻格鲁吉亚和罗斯是为了“惩罚异端“。

  事情直到1240年代末蒙古人开始进攻波兰等欧洲边境国家才出现了变化。

  在中古的西欧人看来,印度几乎就像月亮一样遥远,在这个充斥着传奇、奇迹和神话故事的年代,祭司王约翰的故事,并非那么荒诞不经,信件中举目皆是的独眼巨人、人头杨、长生鸟等奇珍异兽,反倒是进一步作证了他们对于东方想象的真实性。

  至此,约翰长老的国家已经不再“虚无缥缈”,但这种蜜月关系并未维持多久,1530年代,埃塞俄比亚遭到哈喇的袭击,国家陷入动荡,不得不向葡萄牙人求助。1543年,葡萄牙人帮助埃塞俄比亚复国,但国土大为缩小的埃塞俄比亚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广袤万里的大国,而摸清楚此地真实生产水平的葡萄牙人,对其的崇敬也大不如前,在后期甚至深刻牵扯到了埃国的内战之中。长老国的神秘、富饶的传说,在已经探索了世界各处的欧洲人心目中渐渐褪色,最后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乃至儿童作品之中,成为一个类似“亚瑟王与圣杯”一样的中古老梗,供人炒冷饭发挥了。

  逃到西辽并篡夺王位的基督徒屈出律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