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清最后的希望_兰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是天潢贵胄,更是陛下属意的太子人选,眼下京师危急,稍有不测,您就是大清唯一的希望,古人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千万不能去战场上。”

  永琰为之垂泪。

  “皇阿玛以我为皇太子,用心良苦,让我远离危险,自己却坚持守城,无论是作为人子,还是作为人臣,天底下可有人子、人臣远离危险而父亲、君王身陷险境的道理?”

  海宁深深地叹息。

  “可您是大清最后的希望,一旦京师不保,您就要在大同登基称帝,昭告天下以稳定人心,如果您去了前线,稍有不测,京师再不保,大清怎么办?

  您可知道赵宋为什么能在江南立足而前明不能?因为赵宋宗室当时只剩下赵构一人,各方势力别无选择,只能拥护赵构,而前明有很多宗室皇子,互相纷争,无法协力,这才被各个击破。

  假使当时崇祯皇帝能让皇太子前往江南定都,再立明室,使明室力量得以统一,明室未必不能与宋室一样苟延残喘一百余年,大清还能有如今的盛世吗?

  如今您身为陛下属意的继承人,就算天意难测,天下人都知道您是储君,不会有人反对您,大家都会承认您,但是除了您之外,还有谁能够得到广泛的拥护呢?

  届时这边一个草头王,那边一个草头王,兰芳贼人虎视眈眈,大清内部却要为了谁做皇帝而纷争不断,届时,局面又该如何收拾?

  您不能因为个人的小孝,就把天下大义和祖宗的江山置于不顾,您这样做,对得起陛下的良苦用心吗?对得起祖宗的江山吗?”

  海宁一番嘴炮,把永琰打得晕头转向。

  最后,永琰无法坚持自己的意见,只能挥泪送别海宁和他的三万大军,祈求海宁无论如何都要保护他的父亲。

  海宁表示,如果京师不保,他绝不独活。

  山西勤王军出发之后,永琰就在一部分随同官员的支持下在大同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小朝廷,利用仅有的人力物力整合山西的力量,并联系关中和四川方面,试图整合人力,进一步增强手中的力量。

  山西勤王军是最先出发的,四月初十日就出发了。

  而山东方面则因为之前打了败仗、被败光了绿营兵和大量军事物资的缘由,出发的时间比河南勤王军还要晚一些。

  河南巡抚伍拉纳率领一万绿营兵和两万勤王军于四月十三日北上出发。

  之所以筹备的那么快,主要是之前修缮黄河堤坝的时候集结的民夫尚未完全解散,于是就直接拉过来充军,很快凑够了人数,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范了。

  山东新任巡抚长麟很是努力,得到勤王令之前就在整顿军备,得到勤王令之后更是加快了脚步,举着鞭子抽打手下的官吏们让他们飞奔着跑起来,逼迫他们加班加点的办事。

  终于在四月二十日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