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9章 968【人生参与商】_庶子无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上,在文臣中积累了大量人脉,也无法改变黄仁泰的想法。

  开平帝并不着急,只是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依旧沉默的洛庭。

  裴越却望向身前谷梁宽厚的背影。

  便在这时,老态龙钟的黄仁泰终于开口道:“方才薛尚书曾言,御史弹劾要有理有据,老朽深以为然。陛下宽仁,给予宪台风闻奏事之权,此乃对御史的爱护,亦是从朝堂的清廉大局考虑。毕竟,剑无锋则钝,束缚与羁绊太多,宪台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群臣纷纷颔首。

  欧阳敬此刻已经冷静下来,望着老者瘦削的身影,极其认真地倾听着。

  黄仁泰说话语速较慢,声音不大,好在殿前重臣大多能听得清楚。

  “虽有风闻奏事之权,御史亦不能信马由缰,纵然做不到证据确凿,也需言之有物,这是宪台官员的行事准则。”

  黄仁泰这番话让二皇子心中大喜,因为老人几乎是指着欧阳敬的眼睛谆谆教导,虽然言辞并不犀利严肃,可是局势明显朝着对他有利的方向发展。

  只不过老人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黄仁泰神色沉肃地道:“陛下,老臣这里有一份弹劾奏章,证据较为翔实,不得不呈递御前。”

  开平帝眯起双眼问道:“不得不?”

  黄仁泰缓缓道:“事涉一位皇子与一位尚书,老臣不得不慎重为之。原本老臣以为这是有人构陷,不过这几日查阅核验过一应证据,发现确有其事。”

  不知为何,二皇子的心猛然提了起来。

  开平帝冷笑道:“皇子?尚书?卿家不妨仔细说来。”

  黄仁泰在百官的密切注视中,似乎略显艰难地说道:“去年七月十九日,工部营缮司一笔四万三千两的银子悄然流出,几经转手之后汇入太平钱庄,又转至一位名叫金三的商贾名下。”

  “八月初四,工部都水司一笔三万五千两的银子依照同样的流程,被那金三收入囊中。”

  “九月初二,工部营缮司一笔两万七千两的银子亦如是。”

  “九月二十七日,最早那笔四万三千两的银子转回至工部营缮司,但是次日,工部虞衡司又将白银三万两转入太平钱庄,因循前例。”

  “类似的周转一共发生过二十六次,尤其是去年十二月上半月,便有七次之多。按照老臣的统计,那位名叫金三的竹楼大掌柜一共从工部拿走白银九十五万两有余,返回七十一万两有余。”

  他老迈的双眼望着龙椅上早已脸色铁青的开平帝,轻叹道:“也就是说,竹楼还欠工部白银二十四万两有余。数额虽然不算庞大,但这终究不合朝廷规矩。”

  话音落下,承天殿内一片死寂。

  二皇子微微张开嘴,身体不受控制地战栗着。

  朝廷的银子如何使用自有定律,虽然像黄仁泰所列举的这些账目往来并不夸张,而且二十余万两白银也不影响工部的正常运转,可是……

  开平帝几近于没有生气的声音在百官耳边响起:“朕记得,去年京都沁园开张,很多消遣去处都受了影响。唯独这竹楼独自支撑,虽然进项大幅减少,可是终究坚持了下来。当时朕很欣慰,刘赟总算能做一些事情。”

  二皇子噗通跪下,脸色苍白如纸,想要求情却不知如何开口。

  若是换做平时,他为了竹楼能够抗住沁园的压力,暂时挪用工部少许存银,其实也不会遭遇特别严重的后果。

  然而就在不到一炷香之前,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丝毫不留余地,掷地有声地说出那番闻者落泪的言辞。

  言犹在耳,此刻想来不禁格外讽刺。

  开平帝幽幽道:“朕还记得,去岁三州之地遭遇大旱,朝廷用度极其紧张。在这个时候,有人不惜拿出自家的银子帮助朝廷渡过难关,赈济那些可怜的百姓,而朕的皇子却只想着自己的产业,甚至挪用朝廷的银子,呵呵。”

  “很好。”

  他猛然一拂袍袖,起身朝殿后走去。

  “父皇!”

  刘赟跪坐于地,近乎绝望地嘶吼着,却喊不回那位大梁至尊。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