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四七章 新的世界(大结局)_大唐咸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给灭了。

  感受到大唐的强大,北方的各大部族,包括九姓铁勒这些本来跟随薛延陀混的,都投了大唐,契丹,回纥等也都老老实实的听命于大唐。

  至此,李承乾的威望算是彻底树立了起来,也将大唐的领地扩张到了一定的极限,在北方也设置了一个都护府,用来管理草原上的事务。

  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彻底巩固现有地盘后,李承乾自觉地已经是时候了,该实现李世民一直想要实现的一大理想,征伐高句丽!

  大唐国内如今可不缺粮食,因为连年丰产,尤其是水稻的高产,粮食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大唐官方每年都要从百姓手中买上许多粮食,放入常平仓,以免粮贱伤农。

  如今战时需要的粮食调拨起来可就方便多了,储备的多啊。

  不过李承乾倒是也没有太盲目的打算一口气就把高句丽都给灭了,而是选择了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先吞下几座大城建立,稳定的防线再说。

  所以真正开赴过去的军队,并不像历史上规模那么庞大,主要也就是李绩及薛万彻,慎独等几员猛将,当然还有两路配合的大军。

  形式上也更像是轮番上阵,先后攻下了辽东城,白岩城,最后还来了个围点打援,把安市城也给吃下了,然后就暂时罢战,转而稳固在这几城重的统治了。

  而这一线随后就成了大唐这边练兵的地方,当然也成了许多新生代将领的试金石。

  毕竟大唐开国已经这么多年了,最早跟随李唐皇室转战天下的那批老卒,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也不适合再继续征战了。

  而程咬金他们这些老一辈的将领,如今也更多的是作为威慑力量存在,轻易的不会出战的。

  比如这次的征伐高句丽,程咬金他们就是处于二线,驻防幽州等地,先确保大唐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而李承乾也知道锻炼队伍的重要性,为了不至于青黄不接,自然要通过这样的战斗,多磨练一些合格的兵将出来。

  程铭振等大将,在这些战斗中都有上佳表现。

  而薛仁贵,席君买,刘仁轨,裴行俭等和慎独同辈的年轻将领,也在辽东战场上展露头角,逐渐成了军中的中流砥柱。

  新罗和百济也参与进了这场战斗中,只不过他们的立场还不太一样,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

  这半岛三国加入倒是可以理解,倭国也跑来,还不自量力的挑衅大唐水师,这就让人不能忍了。

  大唐不只是狠狠的教训了倭国的水师,而且暂停了对辽东战场的扩张,转而组织大军开启了对倭国的征伐。

  理由不只是倭国竟敢率先挑起战斗,还着重说明了倭国的嚣张,对大唐的不敬,这是要好好教他们做人。

  慎独对这场战斗可是积极的很,甚至拿出了不少私人力量投入了进去,最后彻底推平了倭国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