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六十一章:政见(四)_日月永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及待的要一看究竟。

  展开观瞧,朱文奎这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下官于谦谨呈殿下台启。

  今晨读报,拜读阁老文章惊叹不已,文章立意高远,字字珠玑鞭辟入里,一篇文章便切中我大明盛景之缘来,更是对未来国朝之发展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意见。

  如此佳文,也不难理解圣上爱才之余加其恩荣,然太子太师之衔颇为敏感,下官若预料不差,地方上必定大为震动,人心易浮,风言甚嚣尘上,如此,还望殿下谨慎处置。”

  这封信写的中规中矩,让人挑不出一丁点的毛病,开头先盛赞了许不忌的文章写得好,毕竟夸赞许不忌的同时,就是在承认皇帝的功绩。

  这是许不忌立于不败之地的地方。

  而真正让朱文奎皱眉的地方在结尾处。

  人心易浮,风言甚嚣尘上。

  这么要紧的节骨眼,于谦给出的建议是谨慎处置。

  何谓谨慎处置,无非一个等字。

  显然,于谦是并不知道朱文圻给皇帝写信的事,更不可能知晓信中的内容。

  那么这个建议就非常的合乎情理。

  有的事急也没用,不如就安心等着。

  毕竟说到底,眼下朱文奎的身份就是一个礼部尚书,在这种重大的政治问题面前,就不该发言。

  也轮不到一个尚书来发言。

  这就是规矩。

  所以朱文奎便觉得头疼不已。

  ‘你就是有的时候太老实,总循规蹈矩的,现在大了,总也该适当的拿出些气魄来才行。’

  吃饭时朱允炆的话适时的浮现在脑海之中。

  那自己到底是循规蹈矩,还是直接站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许不忌,向朱允炆、向全天下展露自己和进行一番政治作秀呢。

  朱文奎这边还在纠结,一连数日愁眉紧锁。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泉州,朱文圻没有等到回信,却只等到了一名传旨的宦官和一旨措辞极其严厉的申饬。

  在饬词中,朱允炆可谓是把朱文圻骂的极凶,就差亲自跑过来撸起袖子扇朱文圻两个大嘴巴子。

  “殿下接旨吧。”

  骂罢了,宦官合上丝帛,递给已是冷汗满面的朱文圻,末了还说了一句。

  “皇爷交代了,泉州如非大事需要递呈御前得,殿下还是恪守本职的好。”

  恪守本职,招呼好泉州的一亩三分地便是朱文圻的正事。

  南京朝堂、中枢里的事,还轮不到你来插嘴置喙。

  朱文圻唯唯诺诺的应了两句,接过丝帛看向南京方向,沉重的叹了口气。

  父皇到底是老了,越来越喜欢听谄媚之言,耳音已经听不得半点质疑。

  像许不忌这种人,何德何能敢领太子太师?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