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九千岁[重生] 第23节_九千岁[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清明将至,我必提你项上人头,去祭祖父和母亲。”

  话罢,他掸了掸衣袍上的尘灰,在周悬的搀扶下,挺直了腰背,一步一步走出了这座困了他五年的牢笼。

  卫家投了太子的消息很快就在各家传开,尤其是曹峰等人去找柯守信打探消息回来后就推病不见客之举,更叫一干人心中打起了鼓。

  不少人心中已经开始动摇。

  尤其是万有良被羁押不过五日,就又听说总兵官关海山也被缉拿归案。

  他原本躲在卫所里,以为可以暂时避过一劫,却不料太子派了四卫营精兵前去缉拿。关海山反抗未果,反被斩了一条胳膊,关进了天津卫城的大牢。

  关海山身为天津卫总官兵,乃二品大员。若不是有了确凿证据,太子绝不会如此行事。

  一时间天津卫人心惶惶。

  而殷承玉的离间之计也终于起了效用,接连有人暗中前来自首,呈上历年私盐账册,愿转为污点证人,只求从轻发落。

  一箱箱的私盐账册被送到了方正克处。

  人证、物证确凿。

  殷承玉抵达天津卫一个月后,私盐案终于正式开始审理,巡盐御史方正克为此案主审官。

  而殷承玉此时,则忙着另一件事——防备大沽口海寇来袭。

  按照那海寇小头目的招供,他们在配合关海山完成了吓唬“麻烦”的任务之后,便会留在大沽口,方便两日后接应大批海寇登岸。

  天津卫海防松懈,军队惫懒。关海山这个总兵官又带头勾结海寇,纵容海寇船只往来,致使这些海寇登岸已成常律。

  他们不仅会在岸上烧杀劫掠,还会将海上运回的货物售给天津卫的商贩,由其销往各地,换取大笔银钱和物资。

  因有利可图,不少商贩和当地百姓自愿成了海寇的耳目,为了防止关海山出事的消息走漏,殷承玉命人走水路自广宁卫调兵支援,撤离了整个大沽口的百姓。

  如今大沽口只剩下一座空城,而城中生活的“百姓”则是兵士所扮。

  只等海寇登岸。

  两日后,一切都已布置妥当。

  广宁卫指挥使肖同光随殷承玉一道坐镇大沽口。

  “殿下确定那伙海寇今日会登岸?”

  此次调兵肖同光也是冒了风险的,若不是他一向敬佩殷承玉品行,信上殷承玉又言辞恳切求援,换了旁人,没有兵部文书,他绝不会贸然同意调兵。

  天津卫本身就有驻兵五六千人,更别说下头的千户所百户所等,兵力十分充足,左右又有辽东、山东护卫,便是有小波海寇,也当能自行解决。

  只是殷承玉来信时说天津卫总官兵勾结海寇,数日后海寇将要登岸,卫所上下却无可信之人。为防走漏风声,只能从旁处调兵。

  肖同光几经思虑,这才冒险调兵前来支援。

  “不确定。”殷承玉摇摇头:“消息是从捉拿归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