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章斗志还是必须有的_汉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城。

  没用的荔枝树自然是要砍掉的,这样的荔枝树等一千年都不会结出类比岭南的好荔枝。

  在大汉,人们对事物的规律问题研究的不是那么透彻,就算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大学问人晏子,也只总结出一个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样一个极为表象的答案。

  自从卫将军属下一万人进驻了扶荔宫,云琅并没有立刻开始训练军卒,而是每天都给这些军卒供应足够的食物,准备把他们饲养的强壮一些之后再开始训练。

  这些可怜的侯国军与京城军的待遇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只要看他们枯瘦的身材就知晓,他们从来就没有吃饱过。

  李陵带来的两千丹阳兵虽然好一些,那也是李陵不惜重金给他们购买来了足够多的粮食喂养的结果。

  李陵的计划其实很不错,本来想通过与蛮族的战斗捞一些军功,然后彻底解决一下军中缺粮的窘境。

  毕竟,陇西李氏并没有多么富裕,如果不是因为曹襄允许李氏参与咸鱼买卖赚取了一些钱财,李陵连这样的一支军队都训练不出来。

  物资与粮食甚至武器,乃至装备对云琅来说就不算什么问题了。

  中军府的韩度之所以会对云琅冷嘲热讽的极为不满的原因,就在于,云琅一封信就能从长门宫仓库里调集出足够一万人吃一年的粮食,以及堆积如山的麻布,即便是簇新的铠甲,也被长门宫的管事用旧货的名义支持了两千副。

  这些东西全部出自长门宫,他们无法沾手,中军府的人对于云琅这种挥霍无度的行为痛恨到骨子里面去了。

  至于这些郡国,侯国兵们,就像掉进了米缸里的老鼠,整日里吃饱了饭穿着干净的新衣服无所事事的养膘。

  李陵,李勇,李绅加上一个孙大路,四人夜以继日的研究该如何将这些军卒养胖之后再把他们训练成适合战斗的人。

  至于云琅跟东方朔,应雪林,司马迁考虑的更多的却是泰山封禅大典。

  到底该如何巧妙地将西北理工的学说揉进这个大典中,才是云琅真正头疼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