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八章 再从事农务_大秦:躺平的我,被祖龙偷听心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遇到了难事?”

  秦江随手拈起一块点心放入口中。

  虽然问是这么问的,但是秦江已经从他们的身上得到了答案,若是什么要紧事他们也不会这么悠闲地聚在一起喝茶了。

  杨老头开口道:“这不是前段时间你前脚刚走陛下就给我们仨各自安排了职位嘛,不是什么要职,只要每天过去点个卯就成。

  老王头去了上林苑,老白头去了大司农,老夫去了少府,悠闲了几十年,怎么临了临了还跑到孙子的手底下去了。”

  杨老头说得有趣,惹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另外两个老头更是不忘趁机挖苦他几句。

  “小子你还没说陛下这是什么意图呢。”

  “对,对。

  快说,这段时间愁的老汉我觉都睡不好。”

  末了,两个老头又向秦江催促道。

  听完老爷子们的话,秦江暗自在心中算了一下,现在是九月,再过不到一个月嬴政就要正式露出自己的獠牙了。

  秦江对三个老头子说道:“老大人不用担心,这是好事。”

  至于是什么事,我就是不说。

  “那就好,只要不是坏事就行。”

  说完这个,秦江又向三个老头询问起了他们各自封地的事情,他们的封地食邑数并不多,平均下来也就一千多户出头,好在他们的封地都在关内。

  封地里的百姓都是实打实的,不像秦江刚开始的那样,听着食邑数挺多的,实际上真正的数量还不到总食邑数的一半。

  杨、白、王,包括大秦现在许多的勋贵,他们封地内许多的百姓实际上都是以前的老部下,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解甲归田后无法再从事农务。

  好在有大秦的政策还有各自老上级的照顾,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这些人虽然无法下地干活,但是训练起自家的子弟来却是一把好手,这些年轻人自小被训练,那素质和质量自然是杠杆的。

  这也是为什么秦江之前回到咸阳后想方设法撺(hu)掇(you)那些人的原因,除了他们手中的资源意外,还不是馋他们封地里的那些高质量的兵源了。

  不过因为匈奴主使须卜且之的缘故使得他的计划功亏一溃,只剩下三位老爷子还在坚定地支持着他。

  三位老爷子已经通知过封地里的百姓他们将要把封地改封到高丽,百姓们是否选择跟随全凭各自的意愿,他们不会强迫。

  同时还将秦江的条件说了出来。

  毫无意外,引起了封地内百姓的热烈请求。

  他们之所以训练了这么多年,为的不就是进入军伍立功报国吗?

  有趣的是,选择前往高丽封地的人壮年男子最多,其后是妇孺,至于老人那是一个也无。

  除了不愿意拖家人的后腿之外,就是国人的思乡情在作祟了。

  好在现在的人因为各种原因都不会之声一个孩子,最少都是两个甚至是三个打底,就算是家中有孩子去了高丽,身边最好还会有一个孩子陪着。

  而且这样还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按照固有的风气,等到孩子成家后就会分家,这样长此以往原本一个富足的家庭就会走向衰落。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