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来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人品忠厚,约束士兵也算严格,在整个陈军当中,都算是凤毛麟角。

  如果能收到麾下,拿他打元兵,也是好的。

  只不过越是猛虎,就越难以驯服,必须出大力气。

  朱元璋盯着地图,对张希孟道:“先生请看,常遇春早就领兵前往彭泽,从彭泽南下,挥师浮梁州。徐达也领着人马,自湖口向东,压了过去。还有花云,已经飞鸽传书,不出意外,他的骑兵也会出祁门,向西杀来,封锁张定边东逃的路线。”

  张希孟听着老朱的排兵布阵,头皮都一阵阵发麻。

  张定边这是多大的福气啊?

  竟然能得到这么多名将的围攻。

  徐达,常遇春,花云,这都是老朱手下的王牌,几乎都是独当一面的,面对此情此景,张希孟只想说一句,还要加大力度!

  “主公,说到底,张定边最容易向西逃窜,湖口方向他无路可退,没准就会走鄱阳湖,主公可有安排?”

  老朱含笑,“自然是有的,饶州方向的兵马,会向北出动。最最紧要,咱让朱文正和郭兴渡过鄱阳湖,围攻张定边。再有,费聚、陆仲亨、唐胜宗,他们会封锁都昌一线,然后也向东压过去。这些兵马,十面埋伏,天罗地网。别管张定边有多大的本事,他都休想逃出罗网。”

  张希孟盯着地图,反复看了再三,终于长长松了口气,不再言语,只剩下默哀。

  张定边这家伙运气还真是不错,竟然得到了这么多名将的照顾,毫无疑问,他大约是跑不出来了。

  但他会不会甘心投降呢?

  张希孟还真挺担心这家伙轴脾气上来,死活不肯投降,那就不好办了。

  张希孟突然发现了那面陈友谅的旌旗,张希孟有了一个主意。

  “主公,把这个送过去怎么样?张定边见到了旗号,必然灰心丧气,斗志锐减。”

  老朱想了想,笑道:“先生似乎很重视张定边,志在必得啊!”

  张希孟咧嘴一笑,“其实臣是在乎朱英,他还在浮梁,能少拼命,少点危险,臣才是求之不得。他的命苦,说实话,臣是不舍得他受委屈的。”

  朱元璋眉头微动,脸上似笑非笑。

  哪怕是对朱标,张希孟也是主张要多历练,不经历那些东西,就没法成才,好的太子是教育不出来的。

  可是到了朱英这里,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朱元璋连连点头,突然他笑道:“先生,你说欧普祥不识抬举,不想去外面封国。你说这事朱英行不行?”

  “行啊!怎么不行!”

  张希孟立刻道:“主公,你要是这么想,那可就太好了,务必要给朱英找个四季如春,风光秀丽的好地方。”

  “哪里?”

  “自然是云南啊!”张希孟忍不住道:“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将云南等地纳入版图。一直到唐朝,南诏立国,再到后面的大理,又到了如今……足足好几百年时间,这块土地都已经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掌控。如今把匝剌瓦尔密统领云南,当地已经没有多少汉人汉风了。主公要是舍得,将云南交给朱英,再给他几十万汉人,让他镇守此地,恢复汉家衣冠,推行华夏教化。”

  “守住了云南,就稳住了西南,稳住了西南,就稳住了中原的大后方。”张希孟感叹道:“或许在几百年后,中原大地面临危机的时候,子孙后代会感激我们今日的决定。疆域辽阔一些,家底儿厚实一些,这些才是文明的真正底蕴,哪怕遇上了败家子,也要败些年头,不至于一下子就亡国灭种。”

  朱元璋对这些话,将信将疑,但是他看出来了,张希孟是真想替朱英讨点好处。

  “其实就凭着驻守浮梁之功,咱就该好好赏他!”朱元璋大方笑道:“只不过一个云南,会不会太小,太远了?”

  “不不不!”张希孟连忙道:“主公大可以放心,云南向南,还有太多的土地,要是那小子连开疆拓土的本事都没有,臣也白教他这么多年了,该打屁股喽!”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