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圣孙武_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预下,《氏族志》抬高了皇室,对“山东士族”进行了压制,但却没取得实际效果,到了中唐时期,皇室所代表的陇西李氏甚至被“山东士族”看不起,连想将公主嫁给“山东士族”都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安史之乱”后,唐进入了中唐时期,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五姓”家风与知识传统使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占有优势,于是家势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陆续有“五姓”子弟入朝为高官做宰相,控制朝政,如前文所提的崔姓两家,清河崔氏出了十一位宰相,博陵崔氏出了十二位。

  这样,中唐古人的世家大族观念进一步深固,“五姓七家”,“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傲慢地进行着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

  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五姓”甚至发展到看不上与李唐皇家结为婚姻的程度。

  唐文宗时,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

  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以“五姓”为首的山东士族的子孙不愿意与皇室结为姻亲,除了自身门第高贵,看出上李唐王朝是六镇军汉出身外,更重要的是不认同皇室的文化,简单的说就是认为皇家(陇西李氏)没文化。

  在门阀制度下,社会地位是以婚媾为标准的。

  那时看重的是‘清’,是‘文化的传统’,关陇集团的贵门,包括李唐皇室(陇西李氏)在内,都不具备这个条件。

  他们的祖先都是没有文化的胡人或胡化的汉人,从唐到周,短短百年间,他们的文化还没有达到很高,以此,他们仍不受文化显族所重视。”

  因此,关陇集团获得了至高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却不及山东士族。

  唐人柳芳说过:“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

  他们本来就“耻与诸姓为婚”,再加上鄙弃皇室鲜卑胡化的文化传统、家法门风,所以不愿与皇室联姻,既不愿意嫁女于皇室,也不愿娶公主为妻。

  此外唐朝公主豪侈、骄纵者有之,专横、淫荡者有之,妒悍、残暴者胜多,公主不修妇礼的情况不仅存在,而且并不少见。

  公主不修妇礼,甚至专横、淫荡、残暴,使士族之家望而生畏,也是士族之家不愿与皇室结亲的重要原因之一。

  于是,“五姓”士族门阀贵族自视高贵,拒李唐公主下嫁故事曾不只一次在中晚唐上演,但到了唐朝末年,面对武人的屠刀,这一切已经毫无意义了。

  随着僖宗时代的开始,黄巢暴起,广明离乱,以至“白马之变”,收拾残唐的朱温,将崔远、裴枢等高门朝臣一起投入滚滚黄河;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