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7章 汉语拼音(呼唤月票)_调教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治挠挠下巴,很八卦地意银道。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你这家伙,为师好歹也算得上是我大唐的新大儒,难道天天就只知道算计别人,告诉你,这事儿,只会让我大唐有利,嗯,或者应该说,利于我大唐融合新占之地的民族和文化,使得那些各族蛮子都丧失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根源,加速我大唐的文化侵略……”

  李治翻了翻白眼,把那张我送给他的,最新一期的大唐及周边地域地型图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装进了边上的一个竹筒里边之后,冲我笑言道:“您老就别吹嘘了,说点正经的,到底啥事?”

  “嘿嘿,且听为师慢慢与你道来……”我依旧保持着偏瘫的姿势斜倚在躺椅上,得瑟地抖着二郎腿儿,摇着折扇,缓缓地道来。

  等我唾沫横飞地把关于统一地球人类语言文字思想文化水平的推广概念跟李治说了之后,李治的俩眼还始冒出了白光,很刺眼的那种,蹲我边上,思考良久之后,总算是醒悟了过来。“此策虽妙不可言,耐何着实太难了些,天下之大,这是没个百来年,根本就做不过了这事儿,再说了,人家愿意不愿意学这还两说呢。”

  听了李治这话,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后世普通话的推广经验咱可是学会了的,想想后世,只要师资力量上得去,不论是大中小城市,又或者是县城里边,只要能让教师学会,再传于学生,一来二去的,想听不懂,学不会,这反倒是件难事了,再说,以国家机器大力推广,虽然不敢说能像后世一般能够拓展到乡村,但是只要能在各地推行开来,做为大唐的官方标准口音,其中能带来的好处,难道国家统治机构能不动心?

  如今,大唐关中道的人口仍占到大唐的三分之一,加上这几年来连续地向大唐各地迁民,使得关中音的在全国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嗯,虽然这儿的腔调跟后世的普通话有区别,可是关中音却是目前大唐的主要使用人口,这就显得其在语音整合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

  以关中音为大道各道各州府甚至各民族之正音,进行推广,虽然很难,但是当年秦始皇不也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其中带来的好处便是使得华夏大地变成了一个共同的整体,官话的推广,同样是利于整合大唐帝国的子民的向心力,认同一个整体的远期国策。

  “语言文字既从一律,文话皆相通,中国虽大,犹如一家。非如向者之各守疆界,各艹土音之对面而无言也。”我很是文绉绉地摆显了这么一句经典之言。这些话自然已经涉及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实现大唐全盘化统一。

  李治很详细地听着,时不时提出他的疑问,我自然是一一为其解惑,李治也渐渐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嗯,其实谁不愿意向秦始皇学习?当然,学习他那种永于打破常规,建立一种新制度和新次序的执着精神。

  实际上,在大唐成立之初,业已有学者提出了这个概念,不过,这个概念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只是获得了一些有识之士的片面上的支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提出规范大唐汉语语音的学者,大都缺乏一种超前意识和远见姓。

  应该说,历史的局限姓,让他们的理念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举个例子,后世我在作一份关于汉语拼音的调查时就曾经查到过一个资料,就是大唐后期的和尚守温,可以算得上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早期音韵学家。

  他用汉字来表示这些声母和韵母,因此,这样的字母没有进一步发展成拼音文字。但是他创制三十字母,为宋人“三十六字母”的蓝本。敦煌所出唐人写本中有守温关于音韵学著作的残卷,内存“三十字母”及“四等轻重例”等,为守温首创字母之说之确证,又由此知其为等韵学的创始者。

  只不过,由于政斧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应该说认识不足,所以根本就没办法?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