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六章 图穷匕见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一列队伍向台城行进,这是录尚书事、江夏王的队伍,当中一辆牛车上,江夏王萧大款看着手中公文,眉头紧锁。

  去年,皇帝御驾亲征,收复青州地区,随后,官军与齐军展开激战,一直持续到现在。

  新年伊始,天气开始回暖,黄河河面冰层开始消融,官军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齐军的攻势就会黄河解冻而减弱。

  如此一来,朝廷就稳稳控制青州地区了。

  但萧大款关注的不是这件事。

  今日大朝,皇帝要和百官商议驻跸淮北徐州寒山一事,此事之前就已经放出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在京官员纷纷上表劝阻,随后,出镇藩王以及各地牧守也纷纷上表,恳请皇帝以大局为重,打消“驻跸寒山”的念头。

  说辞大同小异,主要一点,就是此举会大幅增加朝廷开支,而朝廷财政承担不起。

  皇帝驻跸寒山,即便寒山南北二城本身就很大,但依旧不可避免大兴土木,朝廷没那么多钱粮雇人干活,就只能征发百姓服劳役,这是极大地负担。

  即便行宫建好,每年也会额外增加大量开支,这会让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雪上加霜。

  其二,皇帝驻跸寒山,中枢必然跟随左右,那么,一旦北虏大举进犯,围了寒山,中枢和各地的联系就会被切断。

  不仅如此?寒山一旦被围?北虏极有可能来个“围城打援”。

  待得各地援军纷纷溃败,孤城寒山?能撑多久?

  北虏知道皇帝和中枢都在城中?恐怕会不顾一切都要破城。

  仅这两点,就足以让皇帝“驻跸寒山”的想法无法实施。

  这也是反对者们反复提起的顾虑?物议汹汹。

  萧大款认为朝野内外反对皇帝驻跸寒山是民心所向,故而撺掇皇帝驻跸两淮的宵小之辈?不能得逞。

  结果?饶州鄱阳有消息传来:鄱阳王萧嗣去年于饶州乐安地区发现一个大铜矿,现经过数月试开采,估算年产量初步可达到三百万斤。

  正常开采三四年后,年产量可逐步递增到七、八百万斤?再过几年?可轻松过千万斤。

  消息传出,朝野哗然。

  萧大款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立刻派出官员到饶州乐安实地勘察,勘察结果,证实了鄱阳王所说。

  那么?朝廷不会缺钱了,至少?国库会有盈余了。

  而皇帝驻跸寒山一事,因为乐安大铜矿的出现?开支问题,不再是问题。

  兴建行宫、日常维持而产生的巨额开支?乐安铜矿的开采可以有效弥补。

  与此同时?支持皇帝驻跸寒山的大将军、彭城公李笠?拟定了一系列实行方案,其中之一,是将驻跸之处改在淮阴。

  淮阴位于淮南,淮水南岸,有淮水作为北部屏障,为淮南重镇。

  淮阴距离泗水入淮口不远,又有勾连江、淮的中渎水与广陵相连,水路交通十分方便,自古就是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