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六章 名字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找我来背锅?

  内侍见李笠示意“继续”,便说:“这官眷,待字闺中,出身可不得了呀...”

  “是名门闺秀?”李笠问,内侍点点头:“是荥阳郑氏女,容貌出众...”

  荥阳郑氏,门第一流,在北朝的地位(门第),据说不逊王、谢之于南朝。

  而一个待字闺中、容貌出众的名门闺秀,成了梁军的“战利品”,恐怕皇帝,才可以享用这个“战利品”。

  “此人情况如何??”李笠问,这必须搞清楚,至于名字...

  他一个“配角”,问女郎名字想干什么?

  内侍将从那郑氏身边侍女听来的家世,一一道来。

  郑氏的父亲,是阳夏郡守郑蕴,阳夏郡为齐国梁州下辖郡,正是因为此次大战,郑蕴北撤时,因为兵荒马乱,和女儿走散。

  郑氏祖父郑伯猷,在魏齐换代之际去世,去世前为太常卿。

  祖母元氏为魏国公主,其父为逃亡梁国并在建康去世的安丰王元延明。

  表兄冯子琮(郑伯猷的外孙),为北燕主冯跋之后,如今任尚书驾部郎中,其妻,为当今齐国皇后胡氏之妹。

  郑氏母亲,出自陇西李氏,外祖母,出身太原王氏。

  李笠听到“陇西李氏”、“太原王氏”,眉毛一挑:陇西李氏、太原王氏,也是一流世家啊!

  郑氏的舅舅李元俭,娶博陵崔季舒之女,崔季舒如今为齐国度支尚书。

  郑氏有三位姨母(李元俭的姊妹),分别嫁给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子弟,均在朝为官(齐国的官)。

  当中那位出身范阳卢氏的姨父,是人称“八米卢郎”的大才子、范阳卢思道,如今为黄门侍郎。

  这样的名门闺秀,其出身(门第)和血统,在极其看重门第的这个时代,可谓第一流的“世家贵女”,加上容貌出众,更是锦上添花。

  若皇帝纳郑氏为妃嫔,就能直接和北国的荥阳郑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拉上“亲戚关系”。

  这种逼格,恐怕比纳王、谢女为妃嫔还要略高一筹。

  若是在小说里,这样的女子,怕是女主角的第一人选。

  李笠算是明白内侍找他的原因:郑蕴的女儿郑氏,是一定要献给皇帝的,但怎么个献法比较合适,只能他来拿主意。

  因为太后远在淮阴,而陪伴皇帝出征的皇后李平安,如今又怀孕了,张贵人同样有喜,作为皇帝丈人的李笠怎么看这件事,很重要。

  且这位郑氏的家世,为其身边人所说,别无旁证,是真是假,须得查实。

  所以,事情没搞清楚之前,郑氏要妥善安置,却不好让皇帝先“笑纳”。

  李笠想了想,觉得此事必须慎重处置,先让内侍把郑氏安顿好,并增派人手服侍、守卫。

  随后,让人把陪同皇帝巡城的司马消难请来。

  司马消难南逃入梁之前,是齐国北豫州刺史,所以此次北伐,司马消难伴驾出征,并为官军攻取虎牢,出力不小。

  当然,这也是因为之前司马消难帮了一个忙,李笠才投桃报李,让对方有表现的机会。

  待得司马消难过来,李笠简要把情况说了一遍,问:“司马公,那荥阳郑蕴,果然有一女待字闺中?”

  司马消难想了想,回答:“郑蕴是有一女,只是不知年纪,也未见过面。”

  “大司马不妨找一些北国官吏、官眷,或者荥阳郑氏族人来认一认。”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