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九六节 地界几百年_洪荒玄松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乎都没有传承下来。

  有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也是那雄才大略之人。广发求贤令,招纳贤才。寻求治国之策。

  汉武帝张榜后不久,有一年轻儒家学子姓董名仲舒,手持一后天灵宝载道简,揭了榜文,直接前来面见汉武帝。

  董仲舒,广川人,为孟子之大弟子,孔宣儒家亲传第三代弟子之首,手中载道简正是那道祖鸿钧天道之下伴随儒家大兴地四大先天灵宝之一,其它三样分别为:孟子手中的点苍笔、荀子手中的正气墨以及目前尚在孔宣之手而未传下的丹心砚。

  董仲舒与汉武帝相谈一天一夜,向汉武帝详细讲解了自己的“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观”,汉武帝闻之大喜,当即便采用儒家为治国之道。

  “天人感应”继承融合了孟子和阴阳家邹衍地思想,认为道祖鸿钧天道衍生万物是有目的的,皇帝受之于天,臣民受之于皇帝。把一切都次序化、合理化,从而达到统治者君主集权的目的。

  “三纲五常”乃是按照儒家学说提倡的“仁义忠孝”思想,而设定的一种伦理规范。“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地是“仁、义、礼、智、信”,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习俗的大环境而言,“天人感应”与“三纲五常”思想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地,儒家在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大兴也正是有董仲舒而始!

  汉武帝重用儒家学说后,内以儒家而修政治,外以兵家而整武备,终于北上抗击匈奴,杀得匈奴人远遁几千里,再不敢在大汗朝面前要武扬威!

  汉武帝晚年却是认为兵家杀伤太多,有伤天和,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时诸子百家中,兵家与纵横家最为特殊。因为兵家与纵横家分别有盘古弓和招妖幡镇压气运,与各家学派不争气运,是以这两家地位超然,来去自如。乱世一起,兵家与纵横家弟子自会问世;乱世一过,兵家与纵横家弟子便闭关不出。

  其他学说中,墨家已经式微,佛教尚未东进,真正能在治国大略上有一席之地的如今之有那道、儒、法三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家自然便在庙堂之上无了容身之地。

  三家弟子何止万计?自然更多的是那些还未达到地仙修为之人,既是凡人,自然要吃喝拉撒了!道家弟子尚有各道观可去,法家弟子就麻烦了,总不能都来玄木岛吧?

  时李松、孔宣、韩非、孟子、荀子、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儒法两家领头人物尽皆闭关不出。地界庙堂之上,以董仲舒为首的儒家和以王莽为首地法家开始了儒法两家历史上地第一次冲突。竟然越演越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王莽等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