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5章 玉在椟中无人问_红楼之宁府贤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称作“墩夜”或是“直拔”,主要负责墩台及其附近地区的站岗放哨任务。而哨夜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远离墩台边堡,深入虏营甚至草原深处打探敌情,有时一走便要长达半年之久,这类哨夜才会被称作夜不收,又名捉生者。

  这些夜不收,常年行走在捉生与被捉生的路上,是边军中最危险的一类兵种。

  在草原上生活过一段时间。

  未免说的轻松了些,汉胡习俗不同,容貌差异也不小,一个汉人士兵想要在草原上生存下去,不被人发现,想想便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这位马守备应该是有一丝胡人血统的,这点,在刚才贾瑛便察觉到了。

  贾瑛目光转向北方,看着高高耸起的长城,心中回想着方才马鸣鸾所说的话。

  五月份,正是自己在湖广平乱的时候,赤力巴脱叩边,王子腾被迫回防,草原上的部落开始南下

  这些南下的部落应该是失去了自己牧场的,不然五月份正是放牧的最佳时节,这个时候,通常是不会发动战争的。

  南下的部落多,说明匈奴王庭内部竞争激烈。

  而他们竞争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人口,二是牧场。

  用来交换的牛羊马匹少了,说明今岁草原牧场的长势不好,养活不了那么多牲畜。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牲畜少了,食物就会短缺,食物短缺那就要减少人口。

  匈奴王庭不会允许各个部落之间大肆自相残杀的,仇恨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最有利于王庭的统治。

  那么剩下来的唯一出路就是

  “人才啊!”

  贾瑛再看向马鸣鸾时,双眼不住的泛着精光。

  “此事,你没有上报吗?”

  马鸣鸾闻言,先是精神一振,贾瑛有此问,说明他听懂了自己话中的含义,而且心里也是认可的。

  可随即又苦笑一声道:“大人,末将之言,没有半分实据,全是推测臆断,就算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的。而且,这也说明不了什么直接的问题。”

  贾瑛闻言点了点头,在当下这个年代,马鸣鸾所说的这些,已经是涉及到兵法的深层次应用了。

  就像古代的将领,可以根据敌军的粮草、灶台、帐篷,推断出敌方的人数多寡一般。

  种地的老农,在开春的时候,根据降雪量和土壤的湿润程度,就能判断出今岁是丰年还是灾年。

  不是什么人都有这样的能力的。

  而且,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依据,单凭一些似是而非的推断,确实说明不了什么。即便是此时的贾瑛,心中也有些摸不准,更别说让别人信服了。

  “往年,胡人若是想要叩边,一般会选在什么季节?”

  马鸣鸾不假思索的回道:“入秋之际,最好是秋收过后。”

  贾瑛又看向马鸣鸾,轻笑一声问道:“以你的能力和资历,足以独当一方了,为何.”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