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怀庆府_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郡王,父亲是郡王,他的儿子就全部封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朱元璋共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定下了八等爵位,分别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朱元璋也是从小穷怕了,饿怕了,生怕他的子孙后代跟他一样挨饿,为了防止自己的子孙后代挨饿,他给这些爵位都定下了禄米,也就是说,这些人什么事都不用干,每年都能获取惊人的俸禄。

  这个俸禄的标准是:亲王每年禄米一万石,郡王每年禄米两千石,镇国将军每年禄米一千石,辅国将军每年禄米八百石,奉国将军每年禄米六百石,镇国中尉每年禄米五百石,辅国中尉每年禄米四百石,奉国中尉每年禄米三百石。

  这个标准,以明初的情况而论,应该不算多,因为那个时候,整个大明朝廷的税赋就达到了四百多万石,而朱元璋总共才二十六个儿子,不到一百个孙子,也就是说,他皇室一族所享用的税赋还不到整个大明税赋的一成,这个比例的确不算高。

  但是,这里面有个简单的数学问题,那就是乘法,朱元璋要是学过乘法,估计就不会定下这么荒唐的政策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如果会乘法,简单的算一下就能明白,他这么搞迟早是要亡国的。

  很简单一个问题,他的后代如果都跟他生育能力差不多,那就恐怖了,他能生出二十多个儿子,他二十多个儿子就能给他生出四百多个孙子,他四百多个孙子就能给他伸出八千多个曾孙,八千再乘以二十,再乘以二十......。

  这个数量有多恐怖,他压根就没想过,他的子孙后代这么繁衍下去,整个大明承担的起吗?

  很不幸,大明根本就承担不起,嘉靖时期,监察御史林润就统计过,天下财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各处王府禄米凡八百五十三万石,不啻倍之,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万石,而禄米三百一十二万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万三千石,而禄米一百九十二万石。

  这个数据很明显能说明问题,大明发展的速度压根就跟不上皇室宗亲的繁衍速度,到嘉靖年间,大明的税赋收入增加了将近两倍,但是皇室宗亲的禄米却增加了二十倍,所以朝廷能支配的税赋不增反减!

  嘉靖朝还只能算是一个分水岭,大明的税赋两百余年才增加了两倍,但皇室宗亲的禄米两百余年却增加了二十倍,这又是个简单的数学题,再过一百年会怎么样?

  一切正常的话,再过一百年,大明所有税赋刚刚够支付皇室宗亲的禄米!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元璋怕自己的子孙后代会没饭吃,会挨饿,却不想想,老百姓该怎么活。

  所有税赋全部支付皇室宗亲的禄米了,所有土地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