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入阁为相_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终于撞到了一起,没有想象中的天雷地火,也没有想象中的电闪雷鸣,两人只是淡淡的互望了一眼,随即便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眼观鼻,鼻观心,装起菩萨来。

  接下来的廷推证实了温体仁的想法,他命人推举的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和礼部左侍郎人选,崇祯一个都没采纳,反倒是黄承昊等人推举的官员,崇祯都毫不犹豫的提拔了上来,而这些,都是张斌的“党羽”。

  这次廷推张斌可谓大获全胜,不但他自己和新纳的干将黄承昊顺利入阁为相,其他职位也全部被他夺取。

  礼部尚书蔡善继,工部尚书毕懋康,礼部左侍郎陈子壮这些都是他在福广总督任上提拔起来的官员,至此,他已经隐隐超越温体仁,成为整个朝堂之上最有权势的人。

  内阁五个大学士,明里暗里,他已经占了三个;

  六部尚书,包括曹珖在内,他明里暗里已经独占四席;

  还有都察院这个最重要的衙门也在他的“死党”黄承昊掌控之中,形势一片大好,貌似他收拾浙党和其他阉党余孽,掌控整个朝堂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

  温体仁怎么可能乖乖放下手中的权力,他还想保住自己的位置,甚至重新获取崇祯的信任,翻盘,再次掌控朝堂!

  所以,这段时间,浙党和其他阉党官员都表现的极为清廉,极为勤勉,就如同变性了一般,崇祯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这些人都是清廉正直,勤勉任仕的官员,让他们留在朝堂之上,貌似没什么问题啊!

  这下,又轮到黄承昊趴窝了,他抓人贪腐其实只是个引子,除了像王应熊那么肆无忌惮的派自己的弟弟在家乡疯狂敛财,其他人要抓到贪腐的真凭实据其实很难,很多时候,他其实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只能靠忽悠崇祯,崇祯点头了,他就可以收拾人家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真凭实据。

  而这个时候,崇祯一犹豫,他就拿人没什么办法了,他弹劾了几个浙党官员贪腐,崇祯也找温体仁和钱象坤谈话了,问题温体仁和钱象坤竟然无耻的装起大公无私来,他们对手下人毫不偏袒,甚至还鼓励崇祯去查,只要查到真凭实据就罢官削籍,不用讲一点客气。

  不过,他们又一再暗示崇祯,现在朝堂形势一片大好,大家都在勠力同心,勤勉任仕,如果因为一点风言风语就把人革职查办,整的人心惶惶,朝堂岂不是又要大乱了。

  这也正是崇祯犹豫的原因,结党营私不就是要联合起来欺瞒他吗,现在人家摆明态度,不偏袒任何人,随便他怎么查,只要查到真凭实据,绝不姑息,这压根就不像是在结党营私啊。

  所以,崇祯犹豫了,现在朝堂形势一片大好,有必要这么瞎折腾吗?

  温体仁这是在玩拖延战术,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