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章 萨尔浒悲歌的背后_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奴之祸,尤其是建奴是怎么崛起的,在大明朝堂很长时间里都是一个禁忌话题,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肮脏和龌龊,而做下这些行径的人在接下来二十多年时间里又屡屡掌控朝堂,他们自然不希望别人知道他们的嘴脸有多么的丑恶。

  时过境迁,从大明萨尔浒惨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当初参与大战的将士和参与此事的官员大多已经老去甚至死去,很多人都想掩盖那段历史,从而掩盖他们为了争权夺利而造成的一场场悲剧,甚至,大多数正直的官员都不愿意提及那段往事,因为太丢人了。

  堂堂大明,人口亿万,竟然一次次败于一个人口才百来万的部族,这种事说出来太丢人了!

  但是,张斌却认为这些事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其中的得失都是很生动的教材,足以给太子朱慈烺的心灵进行一场洗礼,让他明白作为一个帝王身上担负的重任,让他知道作为一个帝王应该怎样识人用人。

  所以,趁着这难得的机会,他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用沉重的语气,将建奴崛起的经过和其中的成败得失详详细细的讲述了一遍。

  建奴的崛起,源自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但是,张斌却不是从萨尔浒之战开始讲述的,他首先提及的是万历朝鲜战争,或者说万历朝鲜战争中的一场战役,蔚山之战。

  万历二十五年,明神宗提拔辽东分巡道副使、参政杨镐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负责经略辽东军务,指挥辽东大军支援朝鲜,杨镐率军赶到朝鲜之后便将手下四万大军分成三路合攻蔚山。

  他原本以为这是一场苦战,因为作为防守方的东瀛大军足有将近三万,比他手下人马差不了多少,而且东瀛军战力并不比明军差多少,明军有火枪火炮,他们同样有。

  按兵书上的说法,这种仗,想要打赢,很难。

  没想到总督邢玠麾下的游击将军陈寅勇猛无匹,竟然率一路偏师连克守军两道防线,眼看着最后一道防线即将被其拿下,两路大军就要长驱直入,攻克蔚山防线,杨镐却突然下令鸣金收兵!

  理由很简单,因为陈寅不是他的亲信,他的亲信李如梅还没到,他不想陈寅获取这份功劳!

  结果,东瀛大军乘机加固了防线,又将火枪子弹和箭矢全部淬上了毒药,明军将士沾之即死,再加上天气日渐寒冷,明军将士冻的手脚发麻,这最后一道防线竟然怎么都拿不下来了!

  明军将士苦攻十余天无果,士气异常低落,而此时东瀛大将小西行长突然率五万大军前来支援,杨镐闻讯竟然带着亲卫率先逃窜,四万明军顿时大乱,还未接战便开始溃逃了,小西行长率军一路追杀,不知道杀死多少明军将士,要不是副将吴惟忠率戚家军拼死断后,将小西行长击退,四万明军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