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 盘算_扩张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如果通知了他。他肯定会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几个关系密切的人,而被他通知过的人有九成九的可能又会通知给其他人,一来二去的,严绍也就抓不着几个人了…

  不过这次的事情也让他看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严绍虽然被许多人视为立宪派。但其实他和立宪派的人根本就不是一条心,从本质上讲他到更像是个革命党。这点从他对地方上做出这么大的反应就可以看的出来。

  一般来讲革命党主要是由乐衷于革命的青年、反正的官僚、不切实际的理想家和地皮流氓组成的,而立宪派则是事实业的资本家和地方上的士绅名流。

  问题是这时中国从事实业的商人实在是太少了,沿海一带还好一些,内地的话很难见到成规模的实业,像芜湖这样的城市甚至直到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两年后,才出现了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厂——————这还是因为当时外国人什么都买,让当地士绅看到了实惠和好处,不然的话恐怕还给晚上几年。

  换句话说至少在安徽,立宪派的主要构成是地方士绅而不是实业家。

  而士绅是什么?士绅一词出现较晚,但内涵较宽,主要是指士族和乡绅的结合体。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他们近似于官而异于官,近似于民又在民之上,统称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含义,也算是地方上的实力派,哪怕是官府也要给他们一些颜面,毕竟许多地方官府也需要有他们的配合才行。

  原本安徽的时局虽然不算太平,但毕竟也没什么大事,再加上有官府看着(到处都是革命,官府也怕闹出啥起义来),所以地主们在收租子的时候就像从前说的一样,一般都是五五开,也就是所谓的“岁取其半”,有的是“四六派分”,七八成的十分罕见,切多在偏远地区,官府控制力薄弱的地方…

  在历史上,等到了2、30年后,不要说‘岁取其半’,就连‘四六派分’都成了良心标准,几乎每地的租子都在七八成,极个别甚至达到过九成,基本上属于要人命的那一种。

  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时局混乱,到处都是军阀,政府根本管不了地方。另一方面大概就是因为地方上的县长等官员,许多本来就是地方上的士绅,要么是干脆和政府派下来的官员合起伙来搜刮地方。

  原来是有人监督也就算了,毕竟事情闹大了他们也给小心一些上面追查,但现在是他们自己监督自己。上面只要他们把税交上去也不愿意深究,尝到了做土皇帝的甜头。他们怎么可能控制得住自己。

  现在安徽的地方就是如此,其实不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