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章 五迟 五软(求收藏 评论 推荐 月票_在下,中医黄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诊里,坐着一名五十岁的医生,和一名怀中抱着小男孩的妇女。

  小男孩静静地趴在妈妈的怀里,脑袋仿佛没有支撑地瘫软在妈妈的胸前,嘴角流着口水,双眼没有焦距地望着前方,本是对外界最好奇好动的年纪,然而小男孩却没有一点反应。

  阿古达木向中年医生介绍道:“秦医生,这位就是前来会诊的中医科黄主任。”

  秦医生从桌子后面走出来,热情地握住黄素的手道:“黄主任的医术早有耳闻,今天终于得见真人了。”

  黄素谦虚道:“秦医生客气了,大家相互交流,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多多学习。”

  秦医生向患者家属介绍道:“张涛妈妈,这位是中医科的黄主任,我们试试从中医的角度,看看如何治疗你儿子的疾病。”

  望了一眼张涛妈妈的身上,黄素看见卢燕丈夫的影子,一样的麻木,疾病摧残不仅是患者本身,也同样摧残着患者的家属。

  黄素与张涛妈妈面对面坐下道:“张涛妈妈,您说一下孩子的病情?”

  张涛妈妈一边哭泣,一边讲述道:

  “我儿子出生的第四天就发起了高烧。去医院,医生说黄疸发热,等发热和黄疸消退没多久,孩子就出现了不自主点头、摇头的症状,我们开始没有在意,以为是孩子好奇在观察外边。到了半岁的时候,孩子又出现了经常抽搐的毛病,跑了很多家医院都说是大脑发育不全,但也没有治愈办法,直到一岁之后抽搐消失,我们以为孩子好了,可点头、摇头的毛病更重了、还出现流口水情况。”

  “去年又出现了两手内翻而摆动,走路也变得不平衡,脖子仿佛也没有支撑,每天脑袋都耷拉着。今年年初突然地又不会说话了,其他毛病也加重了。现在变得呆呆傻傻的,对外界的东西没有一点反应。为了孩子我们走遍所有大城市的医院,积蓄也花光了,这次回家就是做最后的努力。”

  根基黄素的初步观察结合张涛妈妈的讲述,黄素大致判断孩子的病证是中医的“五迟”、“五软”。

  黄素拿出脉枕放在桌子上道:“张涛妈妈,把孩子的胳膊放在脉枕上,我给孩子诊下脉。”

  黄素伸出一只手指按在小儿的寸关尺三部。

  这种诊法叫做一指定三关法,是针对小儿寸口脉位短的切脉手法。

  儿科对于中医是非常棘手的,对于一般医生来说,一至三岁幼儿并不适合诊脉,中医四诊合参就少了一诊,往往只能靠舌苔辨别病情。

  能够把握幼儿脉象的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因为婴幼儿的脉搏和成人脉搏并不相同。

  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细软而快。年龄越小,脉搏越快。若按成人正常呼吸定息计算,初生婴儿一息7-8至,1—3岁约7至,4-7岁约6至,8-13岁约5至。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