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1章 中医痹病_在下,中医黄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免痹证病名中的“证”与证候中的“证”混淆,并突出强调痹证的病名概念,故将“痹证”改称为“痹病”。

  痹症、痹病虽沿用多年,但作为一个大的病类命名,仍不能囊括所有子病种,如痛风、鹤膝风、历节等就不称为“痹”或“某痹”,但这些病应属痹病范畴。

  恰恰相反,有些病虽名之为“痹”,如胸痹、喉痹等,而是另一独立病种,不属于痹病范畴。

  最后根据中医理论和文献记载,现代中医基本上不再使用痹病,而统一称之为“风湿病”。

  并根据病因病机等特征,将繁杂混乱的风湿病名,归纳为燥痹、产后痹、痛风、五体痹和五脏痹五大类风湿疾病。

  这也是新中国以来,中医在风湿病上最大的成就,让风湿病由繁入简。

  在西医将风湿病列入五大绝症,找不到发病原因,无法治疗的时候。

  中医在风湿病上已经经历了新的变革,轻装上阵,更具疗效。

  “中医我们也不懂,你就说该怎么治疗吧。”

  黄素二婶是高中语文老师,对于黄素说的半文半白的话倒是能听懂,但也不懂中医。

  “我给小雪开一副补脾祛湿止带,在配合针灸疏风散湿通便止痛。”

  黄素结果黄母递过来的纸笔写道:太子参12g、柴胡12g、荆芥穗12g、桂枝8g、赤芍12g、白芍12g、炒杏仁9g、炒薏苡仁30g、黄柏9g、炒苍术15g、炒白术15g、士茯苓20g、车前子(包煎)15g、鸡冠花12g、椿根皮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络石藤15g。

  黄素开的方子是以傅氏完带汤,加苍术、黄柏为二妙散,重用土茯苓、椿根皮、鸡冠花、车前子以运脾清热祛湿,热清湿除则脾阳复、营卫调和,肌痹自愈。

  买货的顾客看见黄素在写方子,好奇地向黄父问道:“黄叔,这是?”

  “这是我儿子,现在是草原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的科室主任,这不是过年放假回来,他妹妹身体不舒服,这不是正给他妹妹看病开药呢吗。”

  黄父说话的时候,语气中带着骄傲。

  “搬过来四五年,一直听说你有个儿子,还是第一次见到,”男子向黄父竖起大拇指:“市医院的科室主任,您儿子了不起。”

  自从黄素上大学以后,因为每年回家都时间有限。

  周围很多新邻居,都不认识黄素。

  黄素将方子递给二婶:“二婶,这服药先让小雪喝五剂,趁着现在还是学校放寒假的时候,让她跟我回草原市,我给她彻底好好再送她回来,这样也不影响学习。”

  黄素二婶说道:“如果不是怕耽误她学习,她刚刚得病的时候我们就想送草原市去了。”

  听到要抓药,黄父指着买货的邻居道:“这好隔壁药店的刘东在这里,他那里的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