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0章 异病同治上_在下,中医黄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着祖孙二人讲述病情,一边仔细观察着患者,只见患者面色苍白,身形消瘦,说话语气低微,中气不足。

  黄素道:“老同志,伸出手我先给您把个脉。”

  老人伸出胳膊,黄素只感觉指下脉如琴弦而无力,尤其是两尺近似无脉,乃是尺候不足,是弦细而弱的脉象。

  “老同志伸出舌头,我看一下舌象。”

  老人伸出舌头。

  黄素仔细观察,只见患者舌苔白腻而干燥,舌头两侧明显凸起色深,舌头中间略有塌陷。

  看过舌苔,黄素问道:“可有口苦口干,心烦气躁的情况?”

  听到黄素说对了自己的情况,老人眼睛一亮回答道:“每天早上起来嘴里又干又苦,嘴里天天都是苦味。心情也不好,尤其是夜里经常心烦的睡不着觉。医生我这到底是什么病呀?”

  黄素道:“你是肝胃不和,寒热并见之证,以乌梅丸加减,行温清补消,病情就会好转,乌梅最适用于寒热并见之证。”

  脉弦细加尺候不足,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肝肾阴虚和痛而为弦。

  可结合舌象,舌苔白腻,白苔主表证,也符合阴虚之证,而然舌苔干燥,这是热证表现,说明脏腑有热。

  再看舌头状态,舌两侧主肝胆,两侧凸起明显且色深,这是肝火旺盛的表现,肝火旺盛则多心烦气躁,舌中间主脾胃,中间塌陷,这是脾胃阳虚,此舌象是肝强胃弱,上寒下热之证。

  患者乃是肝强胃弱,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肝郁脾虚之证。

  “何慧记方,乌梅12g、黄连6g、黄芩12g、细辛3g、当归9g、良姜9g、党参15g、肉桂6g、干姜6g、制附片12g、泽兰6g、莪术6g、三棱6g。”

  木邪肆横,中土必困,故以辛热甘温助脾胃之阳,而重用酸以平肝,佐以苦寒泻火,因肝木中有相火,故以乌梅丸之酸平肝中之阳。

  乌梅入肝,以养肝阴,黄连、黄芩清泄肝胆之热,细辛、良姜、肉桂、干姜、制附片温运脾阳,当归、党参补气血,泽兰、三棱、莪术活血祛瘀。

  黄素接过何慧写过的方子,又在下面写了注意事项递给老人的孙子嘱咐道:“制附片略有毒性,要先煎一个小时,再下入其他药物,每日一剂,先喝十剂,等体检过后,再来复查。”

  送走了祖孙二人,那日松带着下一名体检者走入门诊,进来的同样是一位六十多的老人。

  老年人刚刚坐下,黄素问道:“老同志,您哪里不舒服。”

  老年人讲道:“我腹泻三年多了,每日大便少则四五次,多的时候能达到十多次。”

  “老同志,伸出手我先给您把个脉。”

  老人伸出胳膊,黄素三指用力下按,触骨才有脉搏跳动,然跳动无力,一息不过三四下(相当于一分钟六十下左右),且脉象艰涩,犹如轻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