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九十章 没事找事_重启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安行在,繁华如斯,西湖更是名震四海,这都离不开一个人,那便是苏轼。

  西湖与苏轼的缘分不浅,第一次是因为苏轼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而被调任杭州作通判,协助太守陈襄。

  而第二次时隔十七年,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的头衔,再被调离汴梁朝堂,出任杭州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两次任职期间,苏东坡都致力于百姓的饮水,西湖钱塘湾的清淤问题以及拨粮赈灾。

  因功高甚伟,颇受百姓爱戴。

  城中家家户户几乎都挂有苏轼的画像,饭前都会为他祝寿,还有人为他建立了生祠。

  时至今日,西湖边依然保留着苏轼开挖建造的引水管道系统——六井,以及成为驰名中外景点的“苏堤春晓”。

  当然,影响更为深远的当属苏轼为西湖写的一首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也正因他这番治理和传颂,此时的临安城已经形成了以西湖为中心的文化圈子。

  赵构不仅差督造司在西湖周边建起一座又一座的观景台,世家贵族子弟们也以在西湖上饮酒作诗,作为高格调的享受。

  赵伯玖提到的“雅集”,就是这些“才子佳人”举办的诗会中的一个。

  而牵头人,恰好是王家两女——王婉君和王曦君。

  得益于家族的鼎盛,她们出生起便享受着平民女子可望不可及的条件,不仅家中有教书先生教习,还能与族中子弟一同谈学论道。

  宋代文人极致风骚,在诗文上已经树立起不少的丰碑,对词作的推崇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致。

  李清照因早年生活优渥,不仅公爹,丈夫在朝为官,父亲李格非的一位朋友的老师恰好是苏轼。

  女子文采斐然,本就颇受注目,何况这样一位天赋异禀的女才子。

  世家女子中,但凡识字的,无不视李清照为典范。

  王家两女恰恰如此,她们仰慕已久,虽未曾见过其本人,但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易安居士已经从婺州牵来临安。

  便迫不及待地提前举办了。

  当然,两人或许这般坦诚,可是这样的诗会不免流入俗套,除了吟诗作对,饮酒寻欢,少不了出售书画,诗文,甚至怀揣各种目的,借求文施墨之名,行攀龙附凤之实。

  万航出门前,特意在废纸团中挑挑拣拣,选了一个字数算多的揣在袖中。

  李清照见他登徒子般行径,把腕下纸团又揉成团,往他身上丢了过去。

  “带这个出去,是要做什么?”

  万航只笑笑不语,总不能告诉她,若是要她的仰慕者见到这份墨宝,自己可就有筹码了。

  雅集诗会设在花港观鱼,那里背靠群山,不是很晴朗的天气,遥遥望去,只觉自己置身画中。

  看得出来,为了这次诗会,王家没少下功夫,因为散客游人都被屏风挡在了外面。

  但即便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