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三章 忠臣与叛将_请叫我威廉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枪进入凯末尔书房的德国人。自从1907年应邀率领雇佣军来到土耳其之后,奥利和凯末尔就相识了,长期的战斗生活中他们两个成为配合默契、相互信任的亲密战友,奥利和德国支持者成为凯末尔势力崛起并掌控土耳其的最重要支柱。

  在两人亲密无间的友谊背后,是德国和土耳其在战略上的相互支持和依托,从1910年开始,土耳其就在向德国提供石油资源(此时伊拉克和伊朗大部还属于土耳其也就是原来的奥斯曼帝国),到了次年,土耳其已经一跃成为德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地。随着战争准备的积极进行,德国在土耳其的石油投资和开采一再扩大,凯末尔对此也是出人出力全力支持,在战争期间更是动用相当一部分军队协助维护石油开采和运输的正常进行。

  战争爆发后,巴格达-伊斯坦布尔-柏林延绵2000多公里并途经保加利亚和奥匈帝国的铁路运输一天也没有中断过,这与土耳其对协约各国采取的强硬姿态是分不开的。在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并向英法俄等国宣战之后,英军还企图从伊朗(20世纪初英国实际控制着印、巴、阿富汗和伊朗的部分区域)侵入土耳其的石油产地以破坏德国的工业和军事潜力,为此德土联军还在巴格达以东与英印军队狠狠干了一仗,虽然德土联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他们就此成功打消了英国人从这一方向入侵的念头。

  如果当年二战的德国有这种战略伙伴的话也不至于因为缺油而影响装甲部队战斗力,那场战争的结局很可能就不一样了。

  在俄国加入同盟国一方、法国投降、英国进行战略收缩之后,土耳其周围已经没有能够威胁到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了,因此许多临战征募起来的预备兵都已解散,凯末尔的常备军只维持在战备时期的30个步兵师、8个骑兵师和一些守备部队近60万人,这其中有大约1/3的军队目前正跟随德军征战非洲。

  奥利所指挥的德国远征军包括5个步兵师、1个辎重师、3个装甲团、4个飞行中队和一个潜艇中队近10万官兵,这些士兵称得上是全德国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战士,他们中不少人参加了当年的援土雇佣军,许多老兵已经在土耳其打了好几年的仗,他们与土耳其反动军、巴尔干联盟(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的军队、俄国人甚至英印军队都交过手,相比国内那些只经历了5个月战争的小兵们,他们才算得上真正的老鸟。

  由德国远征军和土耳其远征军组成的非洲军团此时正在攻略非洲,英国人实行战略收缩的最直接结果就是非洲一片真空,德土联军遭遇的抵抗大多数都是无组织甚至由土著居民自发进行的,因此短短两个月,大半个非洲都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