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六章 闷声才能发大财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革。

  朝臣们对变革的态度是保守向的支持。

  保守是因为,王安石当年太惨了。

  所以,大家都不敢跳出来说,这就是新政,这就是变法,这就是变革。

  大家都在做事,但是无人说话,闷头做事。

  风风火火的均田、商改已经落到了实处,但是依旧没人敢提一句,我们就是在做新法,在变法求存。

  在改变祖宗之法。

  至于朝臣们,为何都支持官家做这些事呢?

  金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再不想办法变强,下一次就是身首异处了。

  所以李纲看着赵构的信,不是看到了赵构的孝,也不是看到了赵构心里还装着点大宋,而是看到了政治格局。

  保守与变革的冲突正在酝酿。

  这次的党争,不仅仅是朝臣,连皇帝都亲自下场,做了变革的引导者和掌舵人。

  李纲想了想说道:“官家,臣以为不如派个官员到南方诸路,也厘清一下商税之事?田无经界,则误国,商无经界,也是误国啊。”

  赵桓皱着眉,喃喃自语道:“你的意思是工商管理局?赵构能同意吗?等一下,我什么都没说。”

  他这才反应出来,自己似乎是说漏嘴了。

  李纲什么人,一听就知道,官家对于商税改制有了新想法,只是觉得不成熟,没有理论依据而已。

  就这几个字,李纲的脑海里已经浮想联翩。

  他俯首说道:“官家英明。”

  “官家所谓的管理局,其实追溯到周朝之时,就已经有了,那时名为司市。”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中,这其中物勒工名,就是说酒坊等工坊有自己独有的名字,其他人不可随意占用。”

  “这都先秦时候的事了。”

  赵桓一愣,感情商标管理,在先秦就开始了?这么早的吗?

  李纲继续说道:“到了秦朝的时候,就开始注籍,也就是所为的市籍、商籍、贾籍,到了咱大宋,还区分出了坐商,行商。”

  “官家所言的工商管理,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名字不同而已。”

  “只不过,没有相应的官僚体系。官家是想着六部再加一部商部吗?其实前唐时候,就有人提过这事,到后面觉得商贾无状,不登大雅之堂。就不了了之了。”

  赵桓皱着眉想了半天,才说道:“李太宰,仔细分析一下利弊,写个札子,我们从长计议一下。”

  “这事不急。”

  毕竟这是宋朝,总不能自己拍脑子就决定了这事,这可是设部,哪里有那么容易?

  到现在军器监、工赈监都没有升院,更别说设部了。

  军器监在兵部之下,而工赈监却在户部之下。

  设部不是儿戏,需要谨慎、慎重,但商税乃是重中之重,也应该尤为关注。

  至于赵构要不要自己的工商管理局(划掉)商部,还是要看赵构自己本人的意愿。

  此时的岳飞骑着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