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章 朕要再次御驾亲征!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研究过了。”

  “第一个问题是战略上,赵光义一意孤行,拒绝了多数武将的建议,不愿意让刚刚打下河东路,克复太原城的将卒修整,就立刻投入了攻打燕云十六州的作战之中。”

  “疲兵困旅,一意孤行。”

  “第二个问题同样是战略上,赵光义对敌我实力估计不足,误认为辽国和北汉同等实力,过于乐观,小看了到金人的骑卒的威力。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尤若热锅翻饼尔。”

  “轻率鲁莽,侥幸膨胀。”

  “第三个问题同样是战略上,缺乏足够的后续作战计划,皆以胜为算。未考虑到战败应当如何,没有接应部队,和预备部队。”

  “盲目自信,自以为是。”

  “第四个问题在战术上,高粱河之战,赵光义出其不意的围困了幽州,也就是我们现在脚下的燕京城。但是并未派出兵马,去阻拦在了居庸关和北古口方向的援军。”

  “第五个问题,在士气上,在打掉北汉之后,赵光义薄情寡恩,赏赐极少,未行太原之上次,把所有收益归了封桩库,给他自己享用。”

  “第五个原因,就是赵光义自己本人了,他自己宣称文武双全,力能劈石,勇冠三军,善射而力大无穷,结果呢?非要亲自上战场,被人射中双股,全线崩溃。”

  “他四月,刚刚引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隳其故城。河东路动荡不已,急需休养生息与民生养,他大举兴兵而败,若不是杨家杨业死战雁门关,他连河东路就能丢了。”

  赵桓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他说的不是臣子们的总结,他全都是从赵光义本人出发,去研究高粱河之战中,赵光义犯下的种种错误。

  至于臣子们的锅,早就讨论完了,赵桓也看了不少,他主要从赵光义的角度去看,以史为镜。

  这个总结是历代大臣们不敢总结的事。

  敢说赵光义薄情寡恩的,赵桓绝对是大宋皇帝里的第一个。赵光义的牌坊可是雪中送炭。

  没办法,谁让赵桓和沈从一样,瞧不上宋太宗那个调调。

  而且他在太原直接下了明旨骂了赵光义,赵光义也不能跳出来打自己。

  赵桓忽然想到,赵光义的尸首在北宋皇陵,被金人刨出来,现在还是暴尸荒野的状态。

  也算是跳出来了。

  赵桓之所以如此总结,完全是因为他要去来州做吉祥物,鼓舞士气,告诉宇文虚中御驾亲征,自己要做些什么。

  宇文虚中很想把自己耳朵堵住,这些话都有些僭越。

  自己的陛下,直呼赵光义之名,让他有些唏嘘。

  “朕就不一样了,朕也不标榜自己什么力大无穷,朕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非常清楚,同样啊,打仗的事,朕会听岳飞的建议,步步为营。反正种少保走后,就数他能打了。”赵桓对着宇文虚中非常诚恳的说道。

  从自己睁开眼的第一时间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