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给员外打工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报!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佶没玩好啊!

  “陛下,臣曾听闻汴京城民众议论纷纷,言康王赵构、左丞李邦彦意图议和,割三镇之地。”

  “陛下!三镇之地,乃是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请陛下三思。”何栗张口就是谏言议和之事。

  割让了三镇之地,金兵就不再南下了吗?不要做梦了好不!他很清醒。

  “额…”赵桓脑阔疼。

  他当初闲来无事下了一招闲棋,确实搞坏了李邦彦的名声,也搞坏了赵构的名气。

  同时,汴京城民众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守下了汴京城。

  当然现在看来,也有点点小小的负面效果,就是要多饶舌几句,解释清楚这个议和的详情。

  李纲倒是小声和何栗解释了一,下这个议和之事的前因后果,又解释了一番此次让他进文德殿的目的。

  “陛下英明!”何栗听完前因后果。

  才恍然大悟,缓兵之计而已,也对,观新帝所作所为,不像是苟且之辈,怎么会做出那么昏聩的决定。

  看来是康王赵构奉的太上皇的旨意做的事,割三镇之地,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金人回到国内,看到大宋这么好欺负,整军备战,再次南下,反反复复,大宋怎么可能受得了?

  “是臣唐突了。请陛下恕罪。”何栗赶紧请罪。

  自己还没搞清楚议和的本质,就急匆匆的劝谏,是真的害怕新帝真的想要议和。但确实唐突。

  “无碍,无碍。”赵桓这点肚量还是有的。

  而且何栗说的真的唐突吗?赵桓只是看到了拳拳报国之心。

  现在形势如此复杂的大宋,需要这样的人啊!

  “何栗请起。工赈监现在少一位少监和孙博一起处理工赈监庞杂的事物,朕有意命你为工赈监少监一职。”赵桓直接开门见山。

  工赈监少监?

  何栗疑惑的看了一眼孙博,这不是他的职位吗?一个监两个少监?这太反常了!

  工赈监这个监司的名头很响亮。

  工赈监收拢流民之事,已经在整个汴京城传开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孙博找人,收拢流民,到后面都是流民主动找上了工赈监。

  河北东、西两路的流民、河东路的流民、汴京城里的乞丐、无业者。

  这些流民们自己就跑到了工赈监里,干活就有饭吃,不仅如此,还有铜钱可以拿。

  这等好事,哪里有?

  要知道现在金兵南下这年景,吃顿饱饭,殊为不易了。

  而且还可以随时从工赈监里退出来。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给员外们打短工打着打着就变成了长工。

  工钱越来越少,饱饭更是没有。

  还不能不上工,否则员外们联合起来,你就等着永久无业吧!

  永久无业,沦为乞丐,还能勉强混口饭吃。

  但是员外们可不会如此轻易的放过长工,一个熟练的长工可以给自己的作坊带来多大的效益?

  员外们不懂吗?员外们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员外们指望着作坊给自己富可敌国的收入,怎么可能任凭熟练的长工离开呢?

  这时候城外的流匪、城内的帮会,就成了员外们的工具。

  这些不听话的长工就会被收拾一顿,然后长工只好继续回去上工。

  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员外们给城中的帮会们交一笔钱,给过路的流匪们交一笔钱,这些钱才有多少?

  泥腿子们前进的路和后退的路,就都被堵上了。何乐而不为?

  但是现在!

  仁慈的官家开了一个工赈监,做工有钱赚,还有饭吃。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