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章 三宝葫芦经_弥罗青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药,因缘而取,不可断其根系。法宝灵材,承负传递,不可强取豪夺。斩尽杀绝之事,更是万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先师告诫我,若是不能把持本性,将遇到的一切宝物,都视作是自己的运道,不论好坏,是否需要,随意生杀掠夺。那么,迟早有一天,我也会成那善财童子,苦修多年,都为他人做嫁衣。”

  老道人有些浑浊的眼睛,盯着弥罗看了许久,长叹道:“这个道理,我花了三十年才明白,想不到你竟然现在就摸到了一些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这样的话,我就更不好将功法传给你了。回去吧,回到你该回去的地方。”

  说出这话的时候,老道人似哭似笑。

  弥罗听到这话,已经明白,这位道人恐怕是知道不少事情,甚至太虚幻境的局势,以及隐藏的一些隐秘,他都清楚。

  因此,弥罗并没有继续在此久留下去的想法。

  毕竟,函夏大地历史悠久,妙有宗又传承三千年,从六官处兑换了不少太虚幻境的信息,什么情况没有遇见过,什么情况没有相关记载,以及应对之法。

  对于老道人这类存在,妙有宗前辈给的建议是,不用特地去拉拢,他们本身处在一种理想和现实相互切割的状态,强求反而可能引发反效果。

  倒不如放在那里,最后再来处理。

  只是弥罗没想到的是,自己刚打算离开,那老道却好奇了起来:“你就不问问为什么吗?”

  弥罗思索了一会儿,回答道:“我曾听闻有人说过一句话,世间顽石易得,美石难求,由美石化顽石尤难得;糊涂常见,聪明难寻,由聪明入糊涂尤难。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哈哈哈,难得糊涂……”

  大笑起来后,糊涂道人整个人倒在水缸之中,迷迷糊糊,混混僵僵。

  在弥罗即将走出竹林的时候,道人又是猛地跳起来,将头顶之上的小葫芦,摘了下来,抛向弥罗。

  “传下去,把《三宝葫芦经》传下去就好!”

  弥罗听到这话,回头就见到那小葫芦在半空中散开,化作一片紫色的氤氲,将自身覆盖,而后一个个文字在虚空之中浮现,构建出一篇《三宝葫芦经》。

  这《葫芦经》颇为奇特,乃是从葫芦的含义上出发,颇有点函夏伴生之宝的意思。

  无论函夏还是诸多太虚幻境之中,葫芦都便备受人们喜爱,其名谐音“福禄”,其根茎叫蔓带,谐音为“万代”,合在一起便是“福禄万代”。

  而在仙道之中,葫芦又时常被用来存储丹药,进而被人们赋予了治疗、寿元的概念。

  因此,在仙道或者风水概念里,葫芦很多时候被视作是福、禄、寿的化身。

  而这《三宝葫芦经》修行的便是这福、禄、寿。

  按照弥罗的理解,《三宝葫芦经》以自身气数,或者说是福运为根基。

  通过反复不断念诵咒文,凝聚自身念力,引动某种玄之又玄的法理,将自身气数福运于心中缔结一枚宝葫芦。

  而后四方云游,广结福缘,积累气数,等到福泽绵绵,福德有成之后,便可以化福为禄。

  这里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禄,并非人间功名利禄,而是仙道的道行功果,也可以说是法力根基。

  而修行有成,自然寿元绵长,称得上是汇聚了福禄寿。

  所以,这《三宝葫芦经》中除去根本秘咒之外,后续内容大多是一些治病救人、风水堪舆等积福聚运之法。

  新书求收藏、月票、追读、推荐!

  一炁不负责任的小课堂——关于《三宝葫芦经》的前世今生。

  一开始的时候,一炁是打算设计一本《七宝葫芦经》(原因大家应该都能猜得出来),当时设定是人体精、血、黑、髓、脑、肾和心,配合水银、黄金、美玉、水晶、朱砂、球璨和珊瑚,炼制一个能够收纳妖邪的七宝葫芦,或者直接祭炼七个葫芦。但后来,觉得《七宝葫芦》修行起来太麻烦,外加后面的剧情调整,便选择了福禄寿(为什么选福禄寿就不剧透了),期间又参考一个比较有名的大神通“太上三元司命斩道神光”,不过我是反着来(福为根基,寿元在上)再经过调整,就得出了现在的《三宝葫芦经》。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