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七章 图穷匕见(续)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的成本补回来。

  另一个,想各种办法将本该增加的成本减下来。

  这个“各种办法”,李笠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然而,士族们可不会坐以待毙,因为事实上的迁都,以及在两淮试行府兵制,已经触动了士族们的底线。

  这帮人明面上无法阻止,暗地里肯定要搞鬼搞怪。

  换做他面对这局面,绝不会坐以待毙,而是要奋力一搏。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刺杀。

  李笠在想事情,时间过得飞快,群臣对于皇帝驻跸淮阴、在淮阴设行在的争论,也到了尾声。

  明面上能说的反对理由,无非是:开支巨大,以及安全问题。

  鄱阳王的一番介绍,让钱的问题不是问题,至于安全问题,既然不缺钱,自然也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连带实行的一个新政:在两淮实行府兵制,实际上触及了士族们的利益,肯定有强烈反对。

  但在皇帝御驾亲征、发动北伐这一大义面前,没法放到台面上说。

  建康朝廷既然自诩延续魏晋正统,那么就必须把收复中原当做最大、最耀眼的牌位,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口号喊不喊,是另一回事。

  现在,皇帝在不大幅增加财政负担、百姓负担的情况下,为北伐收复中原做准备,并大张旗鼓喊出来。

  谁能在明面上以冠冕堂皇的理由阻止?

  关键时刻到了,鄱阳王萧嗣作为宗室,按照事前和李笠的约定,为皇帝发问:

  “陛下有意北伐,收复中原,还都洛阳,以二十年为期,进行各项准备,而非急于求成,穷兵黩武。”

  “二十年后,陛下步入而立之年,当扫六合,于洛阳皇宫,太极殿内,接受周、齐国主叩拜,受海外诸番邦使节朝贺!”

  他看向玉阶上端坐的皇帝和太后,见皇帝激动地点点头,随后转身,再次面对文武官员,按李笠建议的“台词”,朗声说道:

  “此为陛下之意志,只问,谁赞成,谁反对!!”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不长眼的才跳出来说“反对”,皇帝要以二十年为期,为北伐做准备,谁也挑不出刺。

  江夏王萧大款心中叹息,作为辅政藩王,率先出列表态:

  “微臣愿为陛下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相王带头表态,群臣之中纵然有再多不满,也只能跟进,纷纷出列,向皇帝行礼:“微臣愿为陛下马前卒,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御座上,萧询见鄱阳王顺利排除非议,让驻跸淮阴一事顺利定下,激动不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毕竟是少年,沉不住气,身形晃动,如坐针毡,太后赶紧握着儿子的手,让儿子冷静下来。

  看着群臣之中,李笠的身影,太后不知该高兴还是担心。

  毫无疑问,彭城公和鄱阳王的关系不错,所以,今日不用李笠出面,鄱阳王就力排众议,把事情定下来。

  那

  请收藏:https://m.a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